提起10年前参与侦破的“11.8”特大跨国贩毒案,罗于县公安局禁毒大队的民警们仍记忆犹新,当年这起案件被称为亚洲第一跨国毒品案。
2001年11月6日,罗平县公安局接到一条重要的线索,有一批毒品将从缅甸经瑞丽,用木料伪装运往广州,途经罗平。接到线索后,罗平县公安局当即向长底警务站通报了案情。
11月8日凌晨5时30分,长底警务站的值班民警胡贵红等四人拦下了两辆运输木材的大货车,这两辆车上均挂着广西牌照。驾驶员称,这批“黑心楠”原木是在瑞丽装的货,准备发往广州淡水,民警在一辆大货车上对木料进行检查时,发现货箱前排一根较小的原木对其敲打时发出空响声,随后又在一根较粗的原木上发现一块并不完整的树皮上钉有铁钉,剥开树皮,就发现了树干上有缝隙,用长刀沿缝隙插进去,拔出后发觉刀尖上略带一些可疑的白色粉末,凭经验,这些白色粉末就是毒品海洛因。四位民警不动声色,下车后,马上将两辆车上的人全部控制,并向站长作了汇报。
随后,县公安局立即调集10余名民警赶到长底,经查验,发现桂K08731牌号的大货车上的两根木头里藏有海洛因651块,重达672.9公斤。
8日晚,省公安厅禁毒局、曲靖市公安局禁毒支队领导先后赶到罗平,指导工作,“11·8”特大贩毒案专案组迅速成立。经连夜对6名嫌疑人进行审讯后,初步掌握,这批木料是广东老板林业成的,驾驶员对木料内藏毒并不知情。
11月9日下午,专案组押运车辆从罗平出发,11月11日,公安部禁毒局领导在广东省公安厅主持召开了“11·8”特大贩毒案协调会。11月12日,经过三天的艰难行程,押运车辆终于到达成交毒品的目的地惠阳,当日20时,两辆运木车顺利进入交货地点——当地一个木料场,然而,直至下完木料,狡猾的接货人林老板始终没有露面。
几经周折,专案组于11月12日22时,在惠阳淡水镇一家酒店内将已经准备潜逃的林业成抓获,办案人员连夜对林业成进行突击审讯。13日凌晨4时,在民警的攻势下,林业成终于如实交代自己运输海洛因的犯罪事实,并交代同伙王兴昌也来到了惠阳,而这批货的下家很可能是香港人。专案组顺藤摸瓜,很快在随后的三天内;连续将14名嫌疑人抓获归案。至此,经过一个半月的艰苦奋战,“11.9”特大跨国贩毒案被成功侦破,抓获嫌疑人20名(其中香港籍12名)、缴获毒资300余万、三菱吉普车一辆、五十铃小货车一辆、昌河面包车一辆、手机32部等赃款赃物。
欠债89万想出运毒招数
那么,“钻木藏毒”这个“瞒天过海”的运毒招数,又是谁想出来的呢?
原来,林业成本来是广东人,18岁后偷渡到了香港,并与当地的一名女子结婚。1991年开始做木材生意,1997年之后,一直在瑞丽做生意,并与当地的一名女子成了“夫妻”,林业成非常喜欢瑞丽的这个“老婆”,就决定在瑞丽安家。
由于林业成的木材全部从缅甸运来,在此过程中他结识了一些“生意人”。2000年,因经营不善,林业成的生意亏本,欠下陈某89万元,陈某步步紧逼,多次向林业成索要欠款。2001年7月8日,陈某再次约林业成见面,席间,陈某再次提到了欠款的事情,林业成知道陈某做的是毒品生意,就央求陈某帮帮他,并提议,由他想办法帮陈某将毒品运出去,以此来还欠款,陈某答应考虑。回去后,林业成绞尽脑汁,最终,他想到了将木材中间掏空,再将毒品放入其中运出去的办法。事后,林业成将“此计” 告诉了陈某,陈某觉得可行性很大,于是要林业成等他的消息。
等待期间,林业成弄来一根黑心楠,用事先备好的油锯、铁棍、斧头等工具,将木材的中部挖成一个矩形,4天后,工程终于完工,又过了十多天,陈某派人送来五十多公斤毒品,来送货的人,便是王兴昌,随后,林业成与小舅子田友亮一起将这些毒品藏入已经掏空的木材内,并用铁钉钉牢,再刷上乳胶漆,而后补上二盐小碎钉。林业成想得很周密,他特意联系了一个“信息站”,可以专门提供大车运输信息,并预订了一辆广西牌照的大车,在他看来,广西牌照的运货车不容易引起怀疑。装车的时候,林业成特意将这根“藏毒木头”放在了车厢的底部。林业成没有跟车,而是经常跟司机通话,确定车子的位置,并判断是否“安全”,觉得时机成熟后,他才购买飞机票,直飞广州接货。
经警方侦查得知,除了现场查获的672.9公斤毒品以外,林业成还曾先后3次以同样的手段分别将5l公斤、261公斤、551公斤毒品海洛因运到广东,交由,王兴昌,王兴昌再将毒品销售给下家陈速周、庄镇江等人,陈速周等三人又将这些海洛因“二次”贩卖给下家。林业成在这个过程
中,获得赃款500多万元。
2002年12月13日,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以运输毒品罪.判处王兴昌死刑,没收财产50万元;判处林业成无期徒刑,没收财产50万元;判处被告人陈速周有期徒刑十五年,没收财产30万元……
首次贩毒以为是卖穿山甲
当看见“姐夫”从袋子里掏出一块块白色的“东西”时,田友亮的手颤抖了
“当年,开着宝马车逃跑的孙向东(化名),参与‘钻木藏毒’的田友亮在案发后一直在逃……” 罗平县公安局禁毒大队的办案民警回忆,“11·8”涉案的2名在逃人员一直是办案民警的一块儿心病,2006年,省公安厅禁毒局将二人定为追逃“钉子户”,10 年来,民警多次到二人的户籍地、暂住地进行摸底调查,由于田友亮逃往境外缅甸,孙向东举家搬迁,隐姓埋名,每次抓捕工作都无功而返。
2011年“清网行动”开展以来,禁毒大队全力以赴开展追逃工作,12月初,终于掌握了田友亮的行踪,为了给田友充-自首的机会,民警再次向其家属下发“规劝通知书”,希望田友亮抓住最后一次减轻处罚的机会。2011年12月15日,在清网决战最后一刻,罗平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境外追逃组,终于将2001年亚洲第二跨国贩毒寨“11·8”逃犯田友亮成功规劝回国自首。
12月16日的罗平格外冷,上午8时30分,民警已经完成了对田友亮的审讯工作,衣衫褴褛的田友亮正坐在办公室里低头烤着火,因为长期在境外干农活、在深山里当搬运工,37岁的田友亮皮肤黝黑,一双手布满老茧。
田友亮的话不多,只有小学文化的他有耐甚至不知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最落魄的毒贩” 也许这个词不是最贴切的,可是,“最落魄”这三个字对他而言却并不为过。林业成除了喜欢田友亮的“五姐”之外,似乎让这个小舅子给他打打工,也算是“照顾”了。
2000年前后,林业成需要建房子,当时田友亮还在家务农,林业成以1200元的工资,雇佣他建房。田友亮回忆,他起初只知道“姐夫”是做木材生意的,“姐夫”曾经把将要运输的672.9公斤海洛因放在他床底下,他都没有细问。在他看来,放的什么东西,与他无关。给木材“掏心”的时候,田友亮问“姐夫”要干啥,林业成告诉他,他要贩卖穿山甲到广东,查得严,必须藏在木头里才行。就这样,田友亮按照姐夫的吩
咐开始“打洞”,他还记得,那棵黑心楠的直径有一米多,长2.6米,掏了4天。
第一次藏毒的时候,“姐夫”将他叫到一旁,当看见“姐夫”从袋子里掏出一块块白色的“东西”时,田友亮的手“颤抖”了,“我当时想得很多,心情很复杂,虽然从未见过毒品,不过,从那‘东西’的包装上,我隐约地觉得,这就是毒品。”可是,最终,田友亮还是选择了沉默,仍旧帮着藏毒,并连续几次帮姐夫完成了藏毒。
●逃亡十年 再不想过躲藏的日子
他的薪水,只够养活他自已,十年了,他没能给孩子寄过一分钱
就在672.9公斤毒品“上车”后,田友亮预感到要出事儿了,就在姐夫离开没多久,田友亮就偷渡去了缅甸,半年后,在与家人的通话时,他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姐夫林业成的家被查封了,林业成也被抓。
田友亮说,自己选择潜逃的时候,女儿还不到两岁,儿子刚刚满月。就在他潜逃一年后,担惊受怕的父亲离开了人世,田友亮知道后非常伤心,但不敢回家。直到2006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田友亮才鼓足勇气,偷偷地回家看了一眼。“我当时就想过投案自首,又怕……”田友亮最害怕的是,自己自首后,再也回不来了。
在外逃亡的日子很苦,为了躲避追缉,他不敢到繁华的地方打工,只好躲到深山的工地或者农田里干活,活很累,日子也过得无比漫长,可是,他的薪水,却只够养活自己,十年了,他没能给孩子寄过1分钱。今年12月14日,田友亮跟哥哥通了一次电话,哥哥告诉他警方劝他主动投案自首,还可以得到宽大处理,而且是最后一次机会,听到电话那头哥哥担心的话语,想想十年来受过的苦,田友亮作出了一个决定:投案自首,再也不过躲躲藏藏的日子了。
自首前,他特意跑回家看了看两个孩子,这么多年没见面,孩子的眼神里充满陌生,“这就是爸爸,快叫爸爸……”当听到姐姐让孩子喊他爸爸时,田友亮转过身痛哭起来。临走的时候,他没有告诉孩子自己要去哪里,抚摸着儿女的头,虽然有太多的不舍,他却不知道如何表达。
下一篇 季莫申科获刑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