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7月11日通报,根据国家相关部门提供的线索,日前,公安部统一组织指挥湖南长沙、上海和河南郑州等地公安机关对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部分高管涉嫌严重经济犯罪依法立案侦查。
犯罪事实
向政府官员、基金会、医院、医生等大肆行贿, 涉嫌严重商业贿赂和涉税犯罪
公安机关现已查明,作为大型跨国药企,近年来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华经营期间,为达到打开药品销售渠道、提高药品售价等目的,利用旅行社等渠道,采取直接行贿或赞助项目等形式,向个别政府部门官员、少数医药行业协会和基金会、医院、医生等大肆行贿。同时,该公司还存在采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通过旅行社开具假发票或虚开普通发票套取现金等方式实施违法犯罪活动。该案涉及人员多,持续时间长,涉案数额巨大,犯罪情节恶劣。现有证据充分证明,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部分高管和相关旅行社的部分高层人员已涉嫌严重商业贿赂和涉税犯罪。
此外,公安机关还查明,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部分高管涉嫌利用职务之便,通过旅行社以提取会议业务回扣、接受项目好处费等形式大肆收受贿赂。
目前,公安机关已对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相关旅行社涉案犯罪嫌疑人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经初步审讯,犯罪嫌疑人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
公司回应
第一次获知调查性质 愿意配合政府部门调查
针对部分高管涉嫌严重经济犯罪遭中国公安部立案调查一事,跨国药企葛兰素史克的公关部11日对记者回应说,该公司已经看到了发布在公安部官方网站上的声明,“我们第一次获知了此次调查的具体性质,我们愿意配合相关政府部门的调查工作。”
葛兰素史克公关部表示,该公司严肃对待所有关于贿赂和腐败的举报,会继续保持对公司业务活动的监督,以确保其符合葛兰素史克的合规流程。一旦发现了类似的行为,公司将会迅速采取行动。
不过对于记者“有多少高管牵涉在调查之中”的提问,葛兰素史克公关部表示,关于涉及员工情况,目前不做评论。
媒体解读
举报者可能源自内部,离职后不满而举报
据媒体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自6月24日至7月4日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发布了三条内部通讯,要求我们如被问及此事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回复,如果遇到媒体询问,直接转至公司公关部门同事处理。”
此次葛兰素史克商业贿赂事件因有人举报而浮出水面,外界猜测举报者可能源于内部。有葛兰素史克员工向记者爆料称,2012年年末,该公司有高管离职,对公司开出的补偿条件不满,遂向警方及葛兰素史克海外总部递去材料,举报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商业贿赂等行为。
在被公安机关调查后,发改委又于7月3日对葛兰素史克进行了药品成本调查。业内人士称:“发改委对葛兰素史克的调查并不意外,包括葛兰素史克在内的进口药品的口岸价格与医院最终的中标价格相差几倍甚至10倍,这其中除了运输成本和正常的支出外,有很大一部分是用于商业贿赂。”
业内爆料
药企贿赂医生是行业的潜规则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包括葛兰素史克在内,很多跨国药企有一部分药是自己在做销售,因为这部分药的效果好、竞争小,不用求着医生用。而在中国市场上竞争激烈的品种就要找中国代理商来做,代理商一般只负责医药品种进医院、进科室,而医生给不给病人开某种药,则由企业的医药代表负责与医生沟通。”
据了解,外资药企医药代表的薪酬方式是底薪加提成,任务量的完成与收入直接挂钩。“医药代表在国外是比较透明的行业,但在中国却变了味。”他说。
“药企贿赂医生是行业的潜规则,但外资药企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和医生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该人士解释说,“这些企业与国外的医学院有合作关系,可以组织国内的医生出国学习,作为回报医生会多用进口药。”
据记者了解,外资药企贿赂医生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组织学术会议、出国考察、出国学习、在国外的学术期刊上定期发表文章。
公司介绍
葛兰素史克在华投资总额超过5亿美元
葛兰素史克目前是在华规模最大的跨国制药企业之一,投资总额超过5亿美元,在中国拥有5000多名本土员工,1个全球全功能的研发中心及6家生产基地。葛兰素史克(中国)有处方药、疫苗和消费保健品三大业务领域,治疗领域涵盖肝炎、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抑郁和焦虑、肿瘤、抗生素、解热镇痛、皮肤和性病、胃肠道、心血管和艾滋病等;同时为大众提供口腔护理产品和营养保健饮料等消费保健品。
据新华社、《法制晚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