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意杂志社!

今天是 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律师揭秘“医闹”潜规则

 

讨价还价以黑治黑 私力救济竟成主流

律师揭秘医闹”潜规则

“终于解决了,”电话的另一端,律师张毅( 化名) 气喘吁吁地告诉记者,“6 万元,不闹了。”

张毅是广东省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担任当地十几家医院的法律顾问,主要工作是协助医院平息“医闹”事件。

所谓“医闹”,就是用“闹”的方式解决医疗纠纷。张毅把“医闹”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患方家属自己闹;第二种是请老乡帮忙一起闹;第三种是干脆花钱雇人闹。最后一种就是职业“医闹”。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徐昕说,“从纠纷解决的角度来看,‘医闹’属于一种‘私力救济’行为。”在他看来,“私力救济”,是指公民权利遭受侵害,不通过国家机关和法定程序,而依靠自身或私人力量,解决纠纷,实现权利。它是公民通过私人力量维权的一种方式—— 民工讨薪、民间讨债、私人侦探都属于“私力救济”。

“双面律师”的法律困惑

律师张毅说的“解决了”的“医闹”事件,记者半年前曾经亲历。

两个七八岁的小孩拉着长长的白布横幅,一南一北站在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门诊大门两侧。横幅上写着“还我爸爸、还我公道、给我伸冤”。一旁是孩子的妈妈,身着白色孝衣,满脸愤怒。

事情的缘起是这样的:从湖南老家到佛山打工的王春耕,因发烧到佛山市中医院看病,医生诊断为感冒。第二天,王觉得病情没有好转,再次到医院就医。又过了一天,他突然昏倒,被送到急诊抢救,很快医院宣布抢救无效,患者死亡。

王春耕死后第二天,其妻指责医院诊断有误,要求院方减免医疗费,并表示“爱心”。医院当即答应免去王春耕3 万元医疗费——— 医院是事业单位,国家没有处理医疗纠纷的固定拨款;但鉴于目前医疗纠纷频发,一些医院为了息事宁人,从自行创收的经费中拨出一部分化解纠纷。

第二天,患者家属带着孩子和30 多个人大闹门诊大厅,烧香烧纸,阻拦前来就医的患者。对此次事件较为了解的律师张毅说,在当地的很多医疗纠纷中,患者为了给医院施加压力,都找“同乡会”帮忙,来的人越多,医院压力越大,索赔效果越好。

“闹事”的患者妻子坚持认为医院对丈夫的死负有责任,“得个感冒也会要命?”她对记者说,“我们到卫生局和信访办告状,他们都不管。”后来,死者家属向医院提交书面意见,但院方认为要求太高。

此后,医院和死者家属陷入无休止的讨价还价中,没人再去关心王春耕的确切死因。

在处理医疗纠纷的过程中,患方为什么普遍不愿去做医疗鉴定?面对记者的提问,刚刚完成“转型中国的医疗暴力”课题研究的徐昕教授说,患者不信任医疗鉴定,主要是因为鉴定人与医方存在直接利害关系。医疗事故鉴定权原由卫生行政机关行使,是“老子”鉴定“儿子”,现在移交至各地医学会,变为“兄弟”鉴定“兄弟”。“当事人担任自己的鉴定人”,不符合程序正义。

医疗鉴定耗时长,也是患者不去做医疗鉴定的一个原因。目前承担医疗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属半官半民性质,没有常设机构,只能每月召开一两次鉴定会,而每位鉴定专家从事医疗鉴定只是兼职,故一次鉴定通常需要数月,最长可达数年。同时,医疗事故鉴定是卖方市场,需要鉴定的病例多,排队等待鉴定的时间长。有调查表明,市一级的鉴定可能要等上4 8个月,省一级的二级鉴定则可能拖一年左右。

医疗鉴定的结果大多不利于患方,也会影响患者对医疗鉴定的信任。2003 年至2005 年,广州地区的医疗事故鉴定共354 宗,仅39 宗被鉴定为医疗事故。

作为律师,张毅既帮助医院平息“医闹”事件,也替患方向医院索赔。游走于医患之间的他,称自己为“双面律师”。“以法律为职业,使用最多的却不是法律手段,”这是张毅最突出的感受。他说,目前解决医疗纠纷的主要方法是讨价还价、相互威胁,甚至以黑治黑。

“打击”难解“医闹”困局

患者为什么不愿意通过法律诉讼的手段解决纠纷?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徐昕认为,人们对解决纠纷的态度是一种典型的实用主义逻辑——— 哪一种方式更有效用,成本更低,更便利,更快捷,就选择哪一种。是否采取诉讼方式,取决于不同维权方式的收益、成本、效率等方面的比较。

而且,医疗案件多数很复杂,专业性很强,但在司法实践中,法官裁决多直接依据鉴定结论。而鉴定结论本身就遭质疑,因而审判也难以令患方信服。

同时,虽有“举证责任倒置”作为平衡,但相对于医方,患方在诉讼对抗中仍处于劣势,这也妨碍了他们对诉讼的选择。

因此,患方通过实施暴力行为,既能发泄强烈的不满情绪,也能以较低成本和较少时间令医方妥协,实现维权目标。“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这一当下中国纠纷解决的潜规则,在医疗纠纷解决中同样行之有效。据广东省卫生厅统计,2006 年上半年,广东省200 起医疗暴力事件中,95%的患方试图通过扰乱医疗秩序达到赔偿目的,而最终有129件“私了”成功。

因为处理医疗纠纷极富经验,每年都有很多患者家属慕名找到张毅。张毅说,其实他的“经验”不是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而是深知如何和医院讨价还价。他透露,“闹”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律师常常借助“医闹”给医院施压。

“医闹”已成庞大产业

无论国内国外,医患冲突普遍存在。但在法治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却很少看见“医闹”。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总共有800 个骨科医生,其中400个被患者提起过民事诉讼。美国人选择打官司,很少去闹事。

而在中国,据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南通瑞慈医院董事长方宜新调查,出现医疗纠纷后,通过诉讼方式解决的仅占一成。曾经与“医闹”直接打过交道的一位知情人说,在北京、上海、重庆等市有庞大的“医闹”产业。

徐昕教授说,“私力救济”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医疗暴力普遍化和激烈化。上海市普陀区某三甲医院,2000 年至2006 7 年间,每年发生的医疗暴力均占全部医疗纠纷的60%以上,而且这一比例还在逐年上升。其他全国性或地方性的数据和个案材料,也在不同侧面、不同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医疗暴力扩大化、激烈化的现状。

面对越来越多、越来越恶劣的“医闹”事件,2006710,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声明,“医闹”是一种违法行为,它严重扰乱了正常医疗秩序,卫生部对此坚决打击。20074月,全国卫生系统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卫生部会同中央综合办、公安部等7 部委成立“全国创建平安医院活动协调小组及办公室”。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在当月“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的发言中,明确提到了“医闹”。

据此,各地政府打击“医闹”渐感心里有底。在广东,当地政府执法力度最大的一次,是平息南海松岗医院的“医闹”事件。张毅认为,平息松岗事件,标志着广东省政府对“医闹”从“软执法”走向“硬执法”。

然而徐昕教授仍有忧虑:民众选择“私力救济”,主要原因是现行“公力救济”相对来说手段缺位、缺乏实效、成本高、周期长。假如在“公力救济”建设仍难以跟上的情况下,公安部门的强力介入,其结果只能是医患纠纷依然难以得到及时解决,医患双方权利不能依法得到保障,还平白增加和激发了警民矛盾。因此,我们要做的,不是单纯否定,而更应提供化解或缓和“医闹”的建设性思考。

据《中国新闻周刊》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两大特点 黑帮女老大统一管手下 龚南敏,绰号“大姐”、“大家姐”,女,33岁,汉族,重庆市人,小学文化程度。龚南敏身为一名女性,赫然成为该黑帮主要首领,这也是该黑帮和国内以往黑帮的主要不同点。 据悉,为了更好地控制组织,邓伟波和龚南敏对一干手下进行“企业式”管[全文]
    2008-06-11 07:46
  • 最高法院收回死刑核准权一年来,死刑案件审判质量如何?有的贪官受贿数额很大,为何没有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如何看待法院“窝案”?个别地方法院推行的“赔钱减刑”举措是否于法有据……针对“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提出的“敏感”话题,记者第一时间连线最高法院新闻发言人。 话题:死刑核准近年来个别[全文]
    2008-06-11 07:54
  • 本刊讯 近日,保定市中级人民法院分别在蠡县、高阳两地,对以李更新为首的15名黑社会性质团伙成员进行了公开宣判 “黑老大”李更新一审领刑20年。 经审理查明,2003年至2006年4月间,为达到称霸一方、聚敛钱财的目的,李更新以自己开设的永盛托运站为依托,纠集了刘兰会、刘小虎[全文]
    2008-06-11 07:57
  • “中国要想废除死刑,首先应该设法将高达95%的反对民意降下来,在这方面,政治家应该有所作为。”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员刘仁文认为废除死刑应当成为政治家的一种信仰,政治家应引导民意赞成废除死刑。(4月3日《青年周末》 死刑不能从根本上减少、防范犯罪行为发生这不假。世界已有104个国家废除[全文]
    2008-06-11 07:55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 1998-2023 中国民意杂志社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17402号-2

技术支持:莲池区御之樱网络科技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