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江苏、重庆等地接连发生特大网络股票诈骗案,涉案金额动辄数百万元,股民遭受重大经济损失,引发广大网民高度关注。
典型案例
荐股黑网站“钓”走数百万
■案例:2009年,重庆人毛某非法成立名为“成渝合佳散户联盟”的皮包公司,其“官网”谎称公司旗下有“证券投资管理”、“民间‘股神’操盘”等10多个机构,客户成千上万,投资回报率高达50%,并以“高端咨询”为饵,诱骗全国数百名股民购买信息资料、交付大额投资保证金,而后突然关闭该黑网站潜逃。次年,毛某被北京警方抓获,涉案金额达300余万元,2011年3月,被检方以诈骗罪提起公诉。
■专家剖析:曾审理多起网络股票诈骗案件的北京市怀柔区法院法官祝兴栋分析说,这类案件已高度模式化,大都为异地作案,并经常更换“官网”网址以逃避监管,取证困难。
其典型流程为:犯罪分子花钱雇专人制股票黑网站——找“网络黑手”注册诈骗网站域名并申请网站备案登记号——借各大搜索引擎推广黑网站——向“网上代理”求购散户资料和网络虚拟电话技术——雇专门团伙通过ATM即刻取现转移赃款。其间,诈骗犯有可能返还股民部分资金作为红利,诱骗会员投入更多资金。
操盘“菜鸟”摇身变“股神”
■案例:在“东亚私募网”这个所谓的高端咨询机构,一群对财经一窍不通的骗子打着“股神巴菲特学生”、“华尔街创业者”的旗号,以“擅长操纵股票交易、提供股票交易内幕”为名,骗取900多个股民1100万余元“血汗钱”。2011年,周某等24名犯罪嫌疑人被提起公诉。
■专家剖析:据江苏等地警方介绍,“人力资源雄厚”、“专家队伍一流”等口号是股票诈骗的招牌,一些犯罪嫌疑人竟将龙永图、樊纲等著名经济学家的照片挂上网,谎称“公司外聘专家”。其实,这些“山寨专家”要么是犯罪嫌疑人,要么是受雇“菜鸟”,甚至是根本不懂股票交易的“白丁”,“人有多大胆,‘股’有多大产”是他们忽悠股民的信条。
业内揭秘
三大歪招实施诈骗
国内最大的网络安全机构360公司的监控数据显示,2010年发现股票类欺诈网站10.48万家,网民访问量高达2.1亿人次。而据北京、江苏等地办案人员介绍,当前,网络股票诈骗案件呈高发态势,犯罪嫌疑人大都开办黑网站,用三大歪招实施网络股票诈骗:
——租用国外服务器建黑官网仿冒正规券商。从页面样式到荐股内容,黑官网与正规券商官网极为相似。
——网购或网搜股民信息,以高回报为饵“请君入瓮”。犯罪嫌疑人要么通过网上代理购买,要么通过黑网站开设的“会员免费注册”版块搜集含有姓名、电话、家庭收入的股民基本信息,而后抓住股民急于赚钱的心理逐一联系,宣扬“每年翻一倍,十年翻1000倍”、“天天赚钱”等“雷人”投资理念实施诈骗。
——利用网络广告、网络虚拟电话和网银支付“钓鱼”。犯罪嫌疑人先将黑网站与各大网络论坛、博客、微博相链接以散布虚假信息,再用迷惑性极强、能显示正规券商号码的网络虚拟电话联系股民,诱骗其注册会员、签订合同,而后用网银支付手段收取约3000元会员费、约25000元潜力股分析资料费及数十万元操盘费以牟取暴利。
业内建议
堵“漏洞” 封“黑嘴” 严管控
祝兴栋说,网络股票诈骗日益猖獗暴露出管理漏洞:一是对域名注册申请审查和网站备案接入审查不严,造成网站申报内容与实际用途不符,网站开办者甚至委托代理人申报以便转手买卖;二是开办银行卡审查不严。犯罪嫌疑人用虚假身份证办理多张银行卡实施诈骗金额的网银交易,犯案后难以取证;三是部分搜索引擎只图利、不审查,所推广的黑网站肆意招摇撞骗致股民上当。
“相关主管部门须严格管控网站经营范围,特别是加强网站开办的资格和内容审查,金融机构须加强银行卡办理审查,这才是铲除网络股票诈骗‘毒瘤’的关键。”祝兴栋说。
上一篇 行贿,让我良心不安
下一篇 原门头沟建委主任获刑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