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意杂志社!

今天是 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金正日的别样人生

革命家庭的艺术天才
        金正日是金日成的长子。1942年2月16日,他出生于白头山地区抗日游击队的宿营地,母亲金正淑是一位抗日英雄。金正日的名字,来源于父母名字的中间字,是父母琴瑟相谐、志同道合的最好体现。他出身于革命世家,祖父金亨稷是反日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者,祖母康盘石、叔祖金亨权、叔父金哲柱和舅父金基俊、金基松,也都是为光复祖国奉献了一生的革命战士。
        据朝鲜平壤出版社出版的《金正日书记》等书记载,金正日自小读书识字,聪明伶俐,有时甚至“过目不忘”。小小年纪的金正日,在艺术方面也表现出令人惊讶的天分。他非常喜欢音乐。5岁时,他就已学会了当时几乎所有的“革命歌曲”,而且能用手风琴自由地演奏。那时,在他的眼里,生活中的一切似乎都和音乐有关。他会用手中的乐器来模仿小鸟的叫声;当警笛、汽笛响起时,他听着也都像是歌曲的旋律……对于金正日的音乐天分,曾有媒体这样评价:“抛却金正日的绝对乐感和音乐热情,是无法谈论他的音乐天分的。”
        1949年9月,金正日7岁时,母亲突然病逝。母亲的去世,对金正日打击很大。但他也从这场灾难中学会了坚强。他擦干眼泪,抓着哭个不停的妹妹的手说:“不要再叫妈妈了。你一叫妈妈,爸爸就会伤心,也不能工作。从现在起,你想妈妈时,就来找我,咱们一块看妈妈的相片,千万不要让爸爸再伤心了……”不久后,朝鲜战争爆发,金正日只能离开父亲,独自带着妹妹艰难地生活。直到1952年,他才和父亲团聚。
        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金正日经常同父亲一起在作战指挥台前熬夜,一起去察看前线阵地和坑道工事,一起走进在敌机狂轰滥炸后燃烧的街道和村庄……这些切身感受,也成了他艺术创作的动力。他把对祖国、对父母的真挚情感写成爱国歌曲———《祖国的怀抱》、《我的母亲》等。
        后来,金正日回到了学校。但他还是非常担心父亲的安危。为了听到有关战事的最新报道,他常常昼夜守在收音机旁。因为不能忍受对父亲的思念,在给父亲的信中,他写道:“日夜想念的父亲,您好!在激烈的祖国解放战争中,为了取得胜利,您多么受苦啊……我有一个最重要的嘱托:请不要忘记您不是一个普通人,而是全体朝鲜人民的领袖……”收到信后,金日成非常高兴,也很感动,便把它珍藏在贴身的衣兜里。后来,金正日把这封信改写成了一首歌———《祝福之歌》。歌中这样唱道:“给这黑暗的江山带来春光,慈父将军为朝鲜增添了光彩;在那遥远的天际硝烟弥漫,人民衷心敬祝您平安健康;慈父将军是人民的领袖,一身肩负着祖国的命运……”
        很多年后,金正日在回忆那段日子时曾感慨地说:“祖国的解放战争,是我生活中难忘的历史时期,从我那时的歌曲中能感受到这一切。”
40年歌剧情缘
        今年5月上旬,金正日访华,并带来了朝鲜版大型歌舞剧《红楼梦》。该剧让中国人民近距离领略到朝鲜现代歌剧艺术的魅力。
        一位网友在博客中写道:“我感觉非常震撼,实在没有想到朝鲜的表演艺术家能够把中国古典艺术作品演绎得如此完美;故事情节和人物感情都把握得十分到位;演员们不仅歌唱得好,舞跳得也棒,群舞场面整齐干净。”另一位网友留言说:“真的很好看,非常感人,我看完后哭了,和我一起去看的几个女同事也哭了,真希望我们今后能看到更多这样的好歌剧。”
        歌舞剧《红楼梦》在朝鲜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它的诞生还要从金日成、金正日父子深厚的“红楼梦情结”说起。早在1961年,金日成访问中国时,观看了上海越剧团表演的《红楼梦》。当年秋天,上海越剧团受邀访朝,为朝鲜人民上演了这部经典剧目。
        为了让更多的人观赏到《红楼梦》,在金日成的倡议和指导下,朝鲜以民俗戏剧的形式改编了《红楼梦》。1962年,朝鲜版《红楼梦》问世,受到朝鲜观众的广泛好评。此后,中国1987年版的电视剧《红楼梦》在朝鲜电视台播出,再次引发了朝鲜人民的“红楼热潮”。
        金正日在父亲的影响下,对《红楼梦》也有着深厚的感情。2008年4月,为了迎接朝中建交60周年,纪念两国人民的友谊,金正日提出对《红楼梦》进行复排,并指定由朝鲜著名的血海歌剧团承担这一任务。金正日说,“要将《红楼梦》剧作为献给中国人民的礼物,在‘朝中友好年’之际演出”。
        出于对《红楼梦》的喜爱,在复排过程中,金正日曾多次在现场指导排练工作。他说,这部《红楼梦》既要反映原著的风貌,还要在上世纪60年代演出的基础上,按照新世纪的美感进行重排。他对歌剧的各个方面,包括歌曲、演员、唱腔、乐器、舞蹈等,都逐一进行了细致的指导。
超级电影“导演”
“如果我没有成为一名政治家,我肯定是个出色的电影导演,或者至少是个电影评论家。”———金正日
        在朝鲜,电影是最主要的大众娱乐活动之一,也是团结民众、巩固政权的重要思想宣传手段。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金正日不仅热爱电影,更是亲自参与和指导了电影创作。
        上世纪60年代初,金正日在金日成综合大学学习,就读的是政治经济学。但他喜欢电影,常常抽空跑到平壤话剧电影大学去“交流学习心得”。
        1964年9月,金正日大学毕业。不久,他进入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工作。12月8日,金日成到朝鲜电影制片厂进行指导。他在现场召开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委员会(扩大)会议,要求电影艺术部门大量摄制有助于革命教育、阶级教育的革命影片。为了使革命电影创作打开新的局面,政治委员会把领导电影艺术部门的任务交给了金正日。很快,金正日的艺术天资得到了充分展现。
        1968年,金正日26岁。他以自己的出生地“白头山”为名,组建了白头山创作团,他成了创作团的一名成员,同时着手将父亲金日成在抗日期间创作的名著《血海》搬上银幕。
        据朝鲜外文出版社出版的《金正日传略》记载,金正日在这部片子拍摄期间,经常到片场“视察指导”,有时跟电影导演几天几夜地坐在一起,帮导演制定脚本,并与演员交流表演技巧、谈论形象设计和摄影,有时甚至到剪辑室,亲自剪片。“在拍摄一幕日本兵的施虐场面时,他甚至冒着木头房子着火的滚滚浓烟协助拍戏”。
        当年10月,电影创作团为了拍摄平壤市全景,正要攀登电视塔瞭望台。这时,金正日突然来到现场,同摄影师一起登上瞭望台。他还在瞭望台上帮助摄影师工作。拍摄完毕,他又提起一件很重的机件往下走。摄影师觉得很惶恐,赶忙劝阻他。他说:“没关系,我也是创作团的一个成员,提一个机件,又有什么关系。这个我提着,快下去吧。”
        除了《血海》,朝鲜人熟知的金正日亲自参与创作的电影至少还有3部:《卖花姑娘》、《鲜花盛开的村庄》和《女学生日记》。
        在指导电影创作和拍摄过程,金正日也从实践中不断充实自己。在总结归纳电影创作的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他于1973年4月发表了《电影艺术论》的专著。在厚达330页的《电影艺术论》里,金正日谈及了导演、演员、摄影、美术、音乐等多个方面,并对电影和文学、政治的关系作出了自己的解释。
领袖诗人的情怀
        除了歌剧和电影,金正日的艺术才能还扩展到音乐、诗歌、建筑、舞蹈等领域。
        据朝鲜外文出版社出版的《金正日传略》等书记载,金正日音乐造诣精深。他会拉手风琴,还曾在大学的新年晚会上展示他亲手设计和制造的朝鲜民族乐器———御恩琴。
        金正日精通乐理,对音准具有非凡的识别力。据朝鲜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伟人金正日》一书记载,有一次,他去欣赏某艺术团的管弦乐演奏。当艺术家们演奏到某一节时,他突然叫停,并问指挥有没有奏错了的音。指挥愣住了,表情中带着几分疑虑。而在场的演奏者根本没有发觉有问题。金正日微笑着让大家把那一节再演奏一遍。于是,艺术家们重新演奏。这回大家发现了问题:分明是某个乐器的音准有问题!金正日仍然面带微笑,让其中一人把刚才的那一节单独演奏一遍。结果证明,正是此人手中的乐器出了问题。“啊,错了半音!”演奏者们发出惊叹。
        金正日自幼善于从艺术角度感受周围的事物与现象。他在学生时代写的不少诗,就令读者佩服不已。1960年9月1日,他进入金日成综合大学就读。上大学的第一天,他登上校区内的龙南山岗,朗诵了自己写的诗歌《朝鲜哟,我要为你争光》:
        登上旭日升起的龙南山岗,
        三千里江山投入我的怀抱。
        在这里学好领袖的崇高思想,
        誓做肩负朝鲜革命的主人。
        啊,朝鲜哟,我要为你争光!
        坚定不移地拥戴伟大的领袖,
        沿着主体道路奋勇前进。
        冲破激浪,战胜暴风,
        引导朝鲜走向美好的未来。
        啊,朝鲜哟,让你放光辉!
        ……
        写这首诗时,金正日还不到20岁,但已经在诗歌里表达了雄心壮志。
        金正日还写过不少歌词,其中包括在朝鲜广为传唱的《祖国的怀抱》。歌词写道:“疑是染红牡丹峰的霞光,疑是高挂大同江上的彩虹,如同霞光般美丽的祖国怀抱,是我成长的美好家乡。疑是金达莱花开的新春,疑是云雀飞翔歌唱的蓝天,如同春天般温暖的祖国怀抱……”
繁荣了朝鲜文化艺术
        在金正日的直接领导下,朝鲜电影工作者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首先打开了电影的创新发展之路。《血海》、《卖花姑娘》、《一个自卫团员的遭遇》等作品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其中《卖花姑娘》在捷克斯洛伐克第十八届国际电影节上荣获特别奖和金质奖章。上世纪90年代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根据新时期进一步繁荣和发展文艺的要求,创作出了大型系列故事片《民族与命运》。
        朝鲜文艺事业几十年来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在金正日的直接领导下取得的,而每一部重大作品的创作也都得到了他的指导。为推动文艺事业的繁荣和发展,金正日先后发表了《电影艺术论》、《论歌剧艺术》、《论话剧艺术》、《论舞蹈艺术》等文艺理论著作。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据新华社北京消息 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3月15日上午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胡锦涛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选举吴邦国为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选举习近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五次会议[全文]
    2008-06-10 14:19
  • 习近平,男,汉族,1953年6月生,陕西富平人,197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1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学位。 1969—1975年 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知青、党支部书记 1[全文]
    2008-06-10 15:00
  • 胡锦涛,男,汉族,1942年12月生,安徽绩溪人,196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7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河川枢纽电站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工程师。 1959—1964年 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学习 1964—1965年 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学习,并任政治辅导员 [全文]
    2008-06-10 14:55
  •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安徽肥东人,196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9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电真空器件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工程师。 1960—1967年 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电真空器件专业学习 1967—1976年 上海电子管三厂工[全文]
    2008-06-10 14:58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 1998-2023 中国民意杂志社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17402号-2

技术支持:莲池区御之樱网络科技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