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10月12日晚开始,一封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亲笔致歉信在互联网上广泛流传,感动了亿万读者。在这封用毛笔黑墨写就的颇具书法美感的信件中,67岁的温家宝总理用朴实而真挚又不失“专业”的文字,对关于自己的一篇报道中的引语部分特别作了更正,并致以歉意。
同样在10月12日,一张温总理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亲手撑伞的图片也让亿万网友感动。在这张“撑伞图”中,温总理在雨中为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86岁高龄的基辛格打伞送行。
【新闻事件】
温总理致更正信向读者致歉
10月 12日,温家宝总理亲笔致信新华社总编室,纠正自己在35中讲话时关于岩石学分类的失误。被誉为“平民总理”的温家宝在这封亲笔信中说:“新华社总编室:贵社昨天播发我的《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一文,其中岩石学的分类,应为沉积岩、岩浆岩(也可称为火成岩)、变质岩。特此更正,并向广大读者致以歉意。”
10月11日,新华社全文刊发了温家宝9月4日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的听课感受和在座谈会上的讲话。温家宝总理对所听5堂课的感受都作了详细讲述,文中提到“对学生的回答,老师应因势利导,问他看过多少种岩石,知道名字吗?老师就可以讲岩石的分类:沉积岩、岩浆岩、火山岩”。
【细节披露】
新华社值班副总编辑:
总理对我说“文责自负”
读者就“岩石学分类”提出疑问
就温总理致信道歉一事,新华社值班副总编辑吴锦才介绍说,12日中午一位读者致电新华社,认为总理讲话稿所说的岩石分类方法,岩浆岩和火山岩是同一个概念。按照业务规程,新华社总编室将这位读者的疑问转交给总理办公室主任。
晚上9点半接到总理电话
吴锦才说,12日晚9点半,他接到总理给新华社总编室打来的电话。总理先解释了一下当时的情景,“总理在座谈时讲话是口语表述,原话是‘老师可以讲岩石的分类,比如,沉积岩、岩浆岩、火山岩’。这是举例说明,文字整理的时候把‘比如’去掉了,给人感觉岩石只分成上述三类。”
总理对我说“文责自负”
吴锦才说:“我们作为播发稿件的单位,应一字一句核对。当时经手处理这篇讲话的,也是我。我向总理作了检讨。”但温总理说:“责任不在你们,既然署了我的名字,就应该文责自负。”
电话中,温家宝总理还和吴锦才沟通了关于教材中“华北”分界的问题,总理表示他认真研究过,将陕西、宁夏划到“华北”欠妥。
总理对文字的推敲十分仔细
“总理身上有科学家认真、严谨的风格,他对文字的推敲是十分仔细的,而且,会多方征求权威专家的意见。”吴锦才对自己曾经历的一个细节记忆深刻,“新华社曾经播发温家宝总理接受美国《科学》杂志采访的稿件,播发稿件前,也是晚上9点多,总理亲自打电话到新华社总编室,说:‘先不要急着发出去,我还想请几位院士帮我再看一看。’其中在提到映秀地震方向时,他将记录稿中关于地震走向的专用术语仔细作了修正。”
【新闻纵深】
一张“撑伞图”感动亿万网友
同一天,一张温总理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亲手撑伞的图片也让亿万网友感动。当天,温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完出席中美“二轨”高层对话的美方主席、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等美方代表后,在雨中为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86岁高龄的基辛格打伞送行。
网友峰行天下说:“总理是个好榜样,值得全国人民学习……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网友蓝天说:“一方面是总理对中华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的体现——尊敬长者;一方面是中国自信的表现,如果中国还是一个很贫弱的国家,在与外国政要打交道时,我想我们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维护‘端着架子的自尊’。”
【港媒声音】
一封亲笔信、一张“撑伞图”展现大国总理风范
香港《文汇报》北京新闻中心执行总编辑彭凯雷说:“一封70来字的亲笔信,一张感人至深的‘撑伞图’,展现了温总理的大国总理、谦谦君子风范。”
彭凯雷认为,这两件事恰好体现温总理尊重“二老”:尊重“老百姓”,亲笔写信为自己话语中的疏漏进行更正并谦逊致歉,是尊重读者和普通民众,体现严谨作风;尊重“老同志”和“老朋友”,如“撑伞图”和此前的数次探望季羡林等。
温家宝总理在雨中考察工作时总是坚持自己打伞的细节,也一直被传为美谈。而总理先后八次赶赴四川地震灾区看望慰问灾民,为受伤群众让路、亲手为灾民炒菜等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更给公众留下无法磨灭的记忆。
【学者观点】
我对总理的尊敬没减少,反而增加了
“温总理的这个做法非常坦诚,体现了高度的责任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对总理的尊敬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中国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伟时说,作为一位总理,发现错误就立即改正,恰恰反映了他追求真理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如果各级领导干部都能采取这样的态度对待工作中的哪怕一个非常小的失误,对于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来说也是大有裨益的。
普通百姓、党政机关都应有所启示
“公开透明地面对问题,反而使问题不再扩大。总理此举,不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各级党政机关,都应当从中有所启示。”北京大学教授、著名文化学者张颐武说,一国总理亲自给媒体写信并以此向所有读者致歉,在第一时间纠正一个看起来很细小的错误,一方面体现了公众人物更加注重和媒体的互动;另一方面则体现了社会、政府部门日渐成熟、反应快速的公关意识。
这是对西方“有色视线”的有力反驳
张颐武表示,一直以来,西方世界看待中国领导人,总是给涂上“威权主义”的色彩,温总理的一言一行,正是对这种“有色视线”的有力反驳。
“中央领导集体已经给了外界亲民的印象,关于温总理的这件事,我相信外媒的反应肯定又是正面和积极的,有利于进一步破除它们有关中国‘威权统治’的固有印象。”中国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伟说。
【网友声音】
温总理带了个好头,赞!
“温总理的字写得真好,还专门致歉,真是位可爱的老人啊!”
——新浪网友
“总理出了一个平常人都会出的平常疏漏,但更正错误的态度和方式展现了一位伟人的胸怀和伟大!”
——广东珠海网友但求心静
“好字 好人 好总理 真心 真诚 真性情”。
——青岛网友laojieweidao
“总理严谨的科学态度,值得现在的学者认真学习;总理的责任感,值得现在的官员认真学习;总理的坦荡真诚的伟大人格,值得我们所有人认真学习。”
——搜狐网友tjljzh
“人非圣贤,孰能无错?错了就改正,错了就道歉,错了就欢迎批评。只有这样才能更加赢得人们的尊重和支持。温总理带了个好头,赞!”
——新浪上海网友jigel
“一个大国的总理日理万机,深入一个初中教学班的课堂一个上午听5节课,本身就足以感动国人。”
——新浪湖南衡阳网友“大写春秋”
【新闻回访】
国家测绘局已开始组织
专家研究我国区域划分
11日,新华社播发了温家宝在35中的听课点评。12日,当时的上课老师和相关部门对总理的点评进行了回应。
研习课
温家宝听课点评:老师提问时,一个学生说我喜欢岩石,想研究岩石,但老师很快把他的问题扭过去了,因为这堂课不是这个主题。这里反映出一个问题,就是教这堂课要求老师的知识非常渊博,老师对学生的好奇应该给予积极回应。
研究性学习教师顾芳:研究性学习是开阔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这点总理总结得很简练很到位。
对于那位提出喜欢岩石的同学,我当时考虑,用每周一次课的时间去研究岩石,有点不太可行,所以就把问题扭了过去。但总理提出了这个问题,我认为很对。研究性学习其实是激发学生的爱好,所以老师应该鼓励和引导,而我的做法可能确实还是受到旧的教学教育理念的影响,没有更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另外,当天确实是有些紧张,有些问题考虑不够全面,以后应该注意。
地理课
温家宝听课点评:讲华北一下子我就听糊涂了,因为课本讲的既不是自然分界,又不是经济分区,也不是行政分区,华北怎么把陕西、甘肃和宁夏包括进去了?课本对中国区域划分的依据不足,无论是自然的、经济的还是历史沿革的划分都没能讲清楚,有的是错误的。
中国地图出版社:我社出版的地理教材,讲述的“华北地区”范围是自然地理概念的分区,而非行政或经济概念的分区。自然地理概念中的“华北地区”,包含了陕西、甘肃、宁夏的一部分,它与通常认为的原行政或经济概念中的“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五个省级行政区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现行初中地理教材中的中国地理分区普遍采用中国自然地理分区方案进行表述,即全国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个大区。北方地区内部包括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两个亚区。
国家测绘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对如何从自然、经济、行政等方面对我国的区域进行更合理的划分,组织相关的专家和部门进行研究。这样的工作已经开始。
据新华社、《北京晚报》、《新京报》
上一篇 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下一篇 河南重大决策出台前先信访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