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区域的魏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去年来,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该县把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引领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强大引擎,实施了总投资30亿元的城建“66226工程”和“五河一湾、五湖一源、36桥景观工程”,着力打造“梨乡水城”和“华夏魏都”两大城市品牌,全县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辐射力和承载力显著增强,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走出了一条国家级贫困县科学发展之路,形成了颇具影响的“魏县现象”。近两年来,先后有36个市、县党政班子到魏县观摩学习;有19位中央、省、市领导28次对魏县工作做出肯定性批示,中共河北省委书记张云川批示指出:“该县情况可让媒体予以正面报道” ……
13.7平方公里︰38平方公里
大规划引领科学发展之路
“利用三年时间,把魏县县城规划区面积由原来的13.7平方公里扩展到38平方公里,人口由原来的14万发展到22万,集中开工建设一批城市重点项目,打造工业制造、商贸物流、生态文化旅游为特色的支撑产业,形成产业支撑有力、城市功能完备、城乡发展协调、文化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的冀东南区域中心城市”。在谈到城市未来发展时,魏县县委书记齐景海这样平和地告诉我们。
魏县地处河北省最南端,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全县总人口90万,是河北省人口大县、农业大县,经济基础薄弱、财政收入低、发展速度慢,这是多年来魏县的基本县情。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魏县认真分析县情后认为,科学发展首先必须是符合县情的发展,工业可以强县,三产亦可以富县。在魏县这样一个“就三农抓三农出路并不宽”、工业基础又十分薄弱的贫困县,依托密集的人口优势、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生态秀美的环境,推动城镇化进程,释放城镇化发展潜能,是魏县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2008年初,魏县按照“做城市就是做产业、做民生、做城乡统筹”的思路,以加快推进全县城镇化为抓手,抢抓河北省开展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的历史机遇,高起点、高站位、大手笔规划建设梨乡水城、打造冀东南区域中心城市,大力度推进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
为把城市做精、做美,做出文化特色、做出产业活力,做成子孙后代永恒的精神家园,魏县一改“泥瓦匠搞建筑”为“艺术家建城市”,按照“今天的标志工程就是明天的经典文物”的理念,聘请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等10多家国内一流规划设计单位,为城市建设“量身定衣”。在城市特色品牌塑造上,立足魏县是中国鸭梨之乡、县城周边20万亩生态梨园和纵横交织的生态水网优势,规划建设梨花精品旅游区、梨园度假村、环城农业生态旅游带等“水景观”、“林景观”、“桥景观”,着力打造“梨乡水城”品牌,并在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在城市文化定位上,挖掘魏县曾是战国时期魏国都城这一“魏文化”资源,坚持“现在的经典、未来的文物”的理念,规划建设魏祠博物馆、神龟驮城文化公园、礼贤台、墨池等独具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文化建筑景观,举办全国魏碑书法大赛,着力打造“华夏魏都”品牌。同时,为搭建工业发展平台,规划建设城市产业聚集区,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产业,繁荣发展天仙果菜市场、天龙建材市场等十大专业市场,规划建设汽配城、大型仓储物流中心等一批商贸物流项目。
科学的定位,高标准的规划,大力度的建设,迅速提升了魏县的魅力和引力,一个又一个重点项目落户魏县,为城市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形成了魏县加快科学发展的“后发优势”。2008年以来,全县有3.5万人从农村迁到县城居住,全县城镇化率同比增加了4个百分点。2009年1—9月份,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全县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1%、32%、6.2%,呈现出了政治安定、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96万平方米拆迁︰零上访
大和谐走出共赢发展之路
“从去年6月份开始启动拆迁到现在,我们已累计完成拆迁96万平方米。大规模的拆迁建设,没有1人上访,不仅确保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今年国庆60周年期间信访稳定,而且还有力促进了全县的大和谐”,魏县信访局局长高信自豪地告诉笔者。
城市建设,拆迁既是前提,也是难题,因城市拆迁而造成的矛盾,在各地都不同程度存在。从城市拆迁实践看,仅仅依靠提高拆迁补偿标准推进拆迁,并不能完全实现顺利拆迁,也解决不了城市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拆迁工作不好开展,从表面上看,是拆迁户想追求更多的补偿,其深层次的问题是一方人的思想之辩和认识之争,只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耐心细致做好群众工作,做到公平公正,让拆迁户认识到自己是城市的主人和受益者,把拆迁工程做成民心工程,把拆迁的过程变成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拆迁难题就会迎刃而解。”魏县政府县长殷立君对拆迁工作有着自己的深刻理解。
在城市拆迁建设过程中,魏县坚持“以人为本,有情操作”,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并结合新民居建设、城中村改造,高标准规划建设了拆迁安置小区,积极开发城市公益性事业岗位,实现了拆迁群众“失房不失居、失地不失益、失地不失业”,让拆迁群众得到妥善安置,融入城市生活,使人人共享发展成果,从根本上解决了拆迁群众的后顾之忧,让拆迁群众吃下了“定心丸”。
魏州街道办大北关居委会关怀平原先在村中居住,虽然有21间房子,但不临大路。2008年魏都大街北延冲占了其5间房子。如今他家虽然小了,但房产却大幅度升值了。“我家现在不但路好走了,而且新盖的临街门店一个月还能租赁收入1600多块钱,搞城建就是好!”见到我们时,关怀平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魏县把拆迁过程作为全县人民解放思想的一次大“洗礼”,广泛开展了城市拆迁建设大讨论活动,让群众在讨论中加深对城镇化建设的理解,进而形成思想上的广泛认同。还创造性地推行了以“县、乡领导干部到乡村下访,到拆迁户家中下访;县、乡领导干部深入到城建工作一线,了解社情民意;帮助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帮助群众拆迁,帮助群众谋划致富项目”为主要内容的“两下访、一深入、三帮助”制度和以“支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召开支部大会研究解决问题”为主要内容的“两联一会”聚力机制,县、乡领导干部纷纷走上拆迁一线,与群众面对面,讲政策,讲大局、做工作,消除隐患,形成共识,凝聚合力。
皇小庄居委会党员皇甫新保说:“拆迁工作开展以后,县里推行‘两联一会’聚力机制,我们及时召开党员大会,研究拆迁工作。实行支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一包十、十包百工作法,全面做好拆迁居民的宣传发动工作。这个办法挺管用,拆迁工作拆掉了干群之间的‘隔心墙’,架起了干群之间的‘连心桥’!”。
截止目前,魏县拆迁涉及到的2369个拆迁户(企业),都是主动拆迁。在推进城市建设中,形成了和谐拆迁新风尚,丰富了和谐发展新内涵,打开了和谐共赢新局面。
1.78亿元财政收入︰30亿元城建投入
大融资闯出跨越发展之路
盘点魏县的城建工程,魏县县委书记齐景海如数家珍:“2008年新建改造城区街道16条、46公里,整修城区街道12条、15万平方米,新蓄水面9000亩,新增绿地1.2万平方米;2009年又新建改造城区街道11条、32公里,整修城区街道15条、26万平方米,还建设了神龟驮城文化公园、益民山公园、魏祠博物馆、礼贤台、墨池等54个重点项目……”
宏大的城建工程的背后是巨额的资金投入。2008年底,魏县全部财政收入仅为1.78亿元,但安排的城建工程却多达30亿元,是财政收入的16.9倍。魏县党政领导们“敢为”的胆略和“善为”的能力,魏县党政领导们的勤劳和智慧,让社会各界深深地震撼。
该县政府县长殷立君说:“我县是典型的‘吃饭型’财政,30亿元的城建投资,单靠财政投入是不现实的,我们之所以能够完成30亿元的城建工程投入,靠的就是政府出台规划,以政策撬动市场资金、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短短几句话,道出了魏县“穷则思变”的力度和解放思想的深度。
为加快城市投融资体系建设,构建多元化大融资工作格局,魏县先后组建了“梨城投资有限公司”、“城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宜水投资有限公司”三家城建投融资公司。2009年7月,城区内一块3.3亩的土地,通过挂牌出让,拍了470万元,每亩相当于5年前的6倍。让魏县人深深感觉出了以地生财的潜力。到目前,3家公司成立不到一年,已为城市建设融资16亿元。
为加快城市商业区建设,魏县规划了汽贸城、仿古小吃步行街、文化办公用品步行街,吸引了民间资金和开发商竞相投入,先后建成商业门店2万多平方米,其中,部分门店的拍卖价达到10000元/平方米,破旧的小巷变成了城市的靓丽风景,极大带动了城市商业的发展与繁荣。9月8日,魏县成功举办了首届房地产发展论坛暨房地产项目开发招商洽谈会,163家房地产投资商齐聚魏县,当场签约重点城市建设项目12个,总投资达70亿元,再次掀起了新一轮的城市建设热潮。
紧盯中央扩内需政策资金,谋划建设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是魏县加快城市建设投资的又一渠道。2009年竣工通车的总投资1亿元、长10公里的长安大道就是争取的建设项目之一。目前,该项目已成为拉动魏县城市新区发展的“新干线”和景观大道。
解放思想天地宽。通过多轮驱动、多元投入,营造大融资格局,为魏县这个国家级贫困县跨越发展插上了双翼。河北省政府副省长宋恩华批示指出:“魏县的做法具有创新性和实效性。”
76项工程︰100个承办单位
大动员成就强图发展之路
2009年大年初一,魏县神龟驮城文化公园建设工地,机器轰鸣,人声鼎沸,一片繁忙的施工场面。“为了赶工期,确保工程早日竣工,我们都没有回家,在工地吃水饺,放鞭炮,度过一个非常有纪念意义的春节。”一位施工人员笑着说。
这只是建设梨乡水城的一个缩影,像这样的场面,在魏县比比皆是。为了加快工程建设,项目承办部门和施工单位主动放弃节假日,大力弘扬“五+二”、“白+黑”的工作作风,吃住在工地,昼夜不停工。对此,中共邯郸市委常委、副市长冯连生作出重要批示:“要实现城市三年大变样,按部就班的工作作风是无法完成的,魏县‘春节在工地上度过、作风在劳动中转变’这种只争朝夕的做法,这种大干促大变的精神,很值得学习。”
一线职工如此,魏县四套班子领导更是如此。熟悉齐景海和殷立君的人都知道,2008年梨乡水城建设工作开展以来,他们俩人从来没有休过节假日,每天工作到深夜,第二天一早又接着投入工作更是司空见惯。2009年7月17日,气温高达41摄氏度,这是魏县有气象记录40年来天气最炎热的一天,为全面勘测玉泉街、玉泉河路线走向,齐景海、殷立君带领有关人员,在闷热的梨园里徒步穿行十几公里。一起同行的同济大学规划设计人员禁不住感叹:“魏县领导这种干劲,真是少见!”“我在大院工作近20年,像这样只争朝夕、长期忘我工作的县领导,我们打心眼里敬佩!”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张建强说。
“当一年县委书记,干五年的活,就等于干了五年县委书记!”齐景海书记说,“魏县两年共安排了76项工程,全部分解到100个承办部门和单位。去年我们完成了23项,今年国庆节前完工了37项国庆献礼项目,今年年底前我们还将再完工16项”。
中共邯郸市委书记崔江水在魏县调研指导工作时指出,“魏县干这么多工程、作出这么大的投资,之所以完成得这么快、这么顺,靠的就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只争朝夕的干劲、锲而不舍的韧劲和克难攻坚的拼劲。”
在加快推进城市建设过程中,魏县实行“一项工程、一名县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包到底”责任制,22名县级领导分别牵头负责一项或多项城建工程,100个承办部门和单位全部承担重点工程,每项工程组成一个指挥部,全权负责工程的规划、招商、融资、建设等项工作,直至工程完工交付使用。同时,对各级干部实行“绩效记账制”,对干部在城建中的德、勤、绩、能、廉,全部计入档案,作为干部使用的依据。由此,在全县形成了“六干(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快干事、干实事、干好事)、四不怕(一不怕累、二不怕苦、三不怕难、四不怕得罪人)、把信送给加西亚”的新时期魏县精神。中共河北省委常委、纪委书记臧胜业批示:“魏县县委、县政府拼劲精神很可嘉……”中共邯郸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平在魏县调研时特别强调:“要认真总结魏县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宝贵精神,在全市学习推广”。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加快城镇化,魏县抓住了科学发展的突破口,顺应了富民强县的时代潮流。我们相信,一座“城在梨园中、碧水绕龙城”的梨乡水城,一座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华夏魏都必将成为冀东南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本刊记者 仁科 通讯员 李刚 薛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