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意杂志社!

今天是 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中纪委通报新词频现,折射反腐“精准打击”

        严重违反纪律,档案造假,向组织隐瞒本人真实年龄;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多次出入高档酒店和私人会所,接受他人宴请;党的十八大后仍不收敛、不收手,性质恶劣、情节严重……
        这些表述出自中纪委的通报。1月至9月,中纪委总计通报了27名省部级领导干部,梳理通报文字可以看到,既有一些普遍化表述,也有一些个性化语言,而诸多个性化语言随后也成为了普遍表述。
19名省部级领导干部“不收敛”
        今年2月13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消息称:“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副主任秦玉海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同一时间,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还通报了另外两名省部级官员:天津市政协原副主席、市公安局原局长武长顺,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隋凤富。
        中纪委对上述3人的通报中,首次使用了“党的十八大后仍不收敛、不收手”的表述。
        记者统计显示,自中纪委首次使用“党的十八大后仍不收敛、不收手”表述开始,截至今年9月30日,总计19名省部级领导干部的通报中出现此表述,占今年前9个月被通报省部级领导干部数量(27名)的70%。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表示,这一结果体现了中央当前的反腐败重点。
        去年5月,中纪委副书记杨晓渡做客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在线访谈时指出,要重点查处“十八大后还不收敛不收手”的、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的、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党员干部,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
        庄德水认为,相当数量的省部级领导干部被通报,说明中央反腐败的精准打击,遏制腐败增量,再逐步消除腐败存量。
        此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洁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任建明告诉记者,这还说明腐败增量问题比较严重。“要将反腐败进行到底,我们首先应该控制腐败增量,让他们‘收手、收敛’,再去想办法清除腐败存量”。
7名省部级领导干部干扰审查
        今年6月19日,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党组副书记斯鑫良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的消息称,斯鑫良严重违反廉洁自律规定,收受礼金;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由他人出资安排打高尔夫球;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干部选拔任用、企业经营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巨额贿赂;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与他人通奸。其中,受贿问题涉嫌犯罪。此外,斯鑫良身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严重违反党的政治规矩和组织纪律,严重违纪违法,且在党的十八大后仍不收敛、不收手,在得知组织对其有关问题线索进行调查后,与其妻及部分行贿人订立攻守同盟,转移赃款赃物,干扰、妨碍组织审查,性质恶劣、情节严重。
        查阅公开信息,这是中纪委今年首次在涉及省部级领导干部通报中使用“干扰、妨碍组织审查”的表述。
        在斯鑫良之后,中纪委通报中含有上述表述的省部级官员还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党组成员栗智,福建省原副省长徐钢,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建一,江苏省委原常委、秘书长赵少麟,山西省政协原副主席令政策和国家体育总局原副局长、党组成员肖天。
个性化语言显示反腐更加自信
        根据公开的资料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纪委公布的通报信息中,除了披露领导干部的违法情节之外,表述增加了众多违反纪律、违反规矩的内容。
        2014年6月5日,中纪委将“与他人通奸”写进通报,此后,此表述出现在众多领导干部的通报中。
        在涉及省部级领导干部的通报中,“违反党的政治规矩”的有武长顺、隋凤富、秦玉海、朱明国、王敏、陈川平、景春华、孙鸿志等人;“隐瞒不报个人事项”的有廖永远、孙鸿志、杨卫泽和奚晓明;接受他人安排打高尔夫球者有斯鑫良、肖天和徐钢;“无视党的政治规矩和组织纪律”的有朱明国、王敏、仇和和杨卫泽等人。
        在今年涉及省部级领导干部通报中,还有更多的新词出现。
        今年7月6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了对栗智的通报,其中指出,栗智严重违反纪律,“档案造假,向组织隐瞒本人真实年龄”。
        7月31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了对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赵黎平的通报,其中,明确指出赵黎平“非法持有枪支、弹药”,并认为“赵黎平身为长期从事公安工作的高级领导干部,严重违反党的政治规矩和组织纪律,知纪违纪,执法犯法”,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社会影响极坏。
        9月24日,国家体育总局原副局长、党组成员肖天被开除党籍,中纪委对其通报中首次使用了“理想信念丧失”的表述,随后,该表述成为中纪委通报省部级官员违纪问题的最新措辞。
        9月29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了对奚晓明的通报,其中就称奚晓明“理想信念丧失”,此外,奚晓明还“严重违背依法治国决策部署;严重违反组织纪律,对党不忠诚、不老实,隐瞒不报个人有关事项”。
        今年8月,中纪委对赵少麟的通报更是新词频频:在党内搞团团伙伙,大肆进行利益交换、利益输送,拉拢腐蚀领导干部,公开散布与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相违背的言论;纵容其子开设私人会所,并多次在私人会所宴请有关领导干部;伙同其子行贿;参与骗购外汇。
        对此,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表示,通报中使用的个性化语言表述,正是我国从问题导向出发推进反腐败的必然结果,词语表达的具体和清晰,体现了对腐败问题的精准打击,也显示了中央反腐更加自信。
点名通报,点中违纪人员“七寸”
        近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中秋国庆节点的“每周通报”结束。此次通报连续4周,共通报495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点名道姓通报曝光686人。这686人中,有78人因落实主体责任不力被追责,66人受到免职或撤职处理,35人被开除党籍。
        点名道姓通报,第一时间公开曝光,已成为新一届中央纪委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形成有力震慑,体现全面从严治党的有效方式。
传递刹风肃纪正能量
        点名道姓通报,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纪委推出的反腐新举。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自开通时就设立“曝光台”,中央纪委查办的重大案件基本上会第一时间在网站发布。
        数据显示,纪律审查(过去曾称“案件查处”)已成为网站关注度和点击率最高的栏目,每一次公开通报都会引发广泛关注。2014年1月22日,因网站在24小时内密集发布了省(区、市)纪委查办的7个厅级干部案件,引爆舆论场。境内外媒体评价,“中国打击腐败力度令贪官胆寒”。
        除及时公布查处的腐败案件外,中央纪委对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也点名道姓通报。
        中央纪委及时发布纪律审查情况,点名道姓通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不仅向社会充分传递刹风肃纪正能量,也切实发挥了警示震慑作用。
        对于点名道姓通报的威慑力,一些受了处分的干部深有感触:“只要不点名道姓进行通报,给个什么处分都行,咱丢不起这个人。”在这一点上,河南襄城纪委干部魏永涛也表示认同,“现在部分党员干部不怕给个党政纪处分,而怕在一定范围或网站上进行点名道姓通报,根本原因是怕丢人”。
        以上看法更是印证了一个观点:点名道姓通报,点中了违纪人员的“麻骨”和“七寸”。
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信号
        《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的“学思践悟”系列文章指出,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越往后执纪越严,要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列为审查重点,作为纪律处分的重要内容,拿着放大镜去找,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含糊。
        以最近刚结束的中秋国庆节点“每周通报”为例,把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列为重点,把违纪者的姓名、单位、职务等信息公之于众,对那些心存侥幸、依然故我、顶风违纪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越往后执纪越严。
        梳理中央纪委公开进行的通报可以发现,尽管性质、内容各异,但均体现出“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的要求,也释放出“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破法”者必先“破纪”。实践证明,贪污腐败问题无不是始于违反纪律,不正之风恰恰是滋生腐败的温床。从这一点看,点名道姓通报,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也是遏制腐败蔓延势头的有效之举。
通报如何落地生根
        2014年2月28日,中央纪委常委会召开会议,明确指出:“公开曝光是坚持、巩固和深化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强化监督的制度创新,是党务公开的实践探索。要建立公开曝光常态化制度,发挥党内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形成有力震慑、使之‘不敢’的氛围。”
        曾有媒体报道,多地省长、书记表示,纪委怎么处理都行,就是别曝光。但中央纪委仍然坚持点名道姓通报曝光,甚至“就是不处理也得曝你的光”。
        任何一项工作,都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点名道姓、公开曝光,亦不例外。一位党风廉政建设研究专家指出,在通报内容上,有的省份对案件细节通报较为详细,有具体时间、事由、处罚依据等;而有的则相对简略,违纪事由一笔带过。他建议,下一步可以对各地典型案件的通报形式和内容整合统一,并形成相应的制度规范;集中通报,也可以通过表格的方式呈现,让人一目了然。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解志勇则建议,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典型案件的曝光力度,既注重节日前后的曝光,也重视日常通报,形成长效的震慑机制,彻底打消试图违规违纪干部的侥幸心理。他还特别提醒,纪检监察机关在抓重要时间节点的同时,也要防止个别领导干部“钻空子”,避开重要节点“风头”违规,“必须加大日常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
        此外,部分专家还表示,为避免反“四风”变成“一阵风”“雨过地皮湿”,要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机制创新。比如,解决违规使用公车问题,就应当加大公车改革力度;解决公款送礼、公款旅游、公款吃喝等问题,就应当加大财务信息公开力度,把每一笔支出都晒在阳光下。
                        据《中国纪检监察报》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2023年10月3日,上午9:00,来自全国各地有志于中医康养的领导、朋友,齐聚雄安新区安新华洋温泉宾馆,本次活动主题为中医复兴、中医养老、离退休老军人健康养老,中医+康养探索养老新模式等一系列活动内容和议题。 [全文]
    2023-10-04 15:12
  • 据新华社 中央纪委近日印发《设立“小金库”和使用“小金库”款项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对设立“小金库”和使用“小金库”款项违纪行为的处理依据作了明确规定。  近年来,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设立“小金库”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有的还相当严重。为此,党中央、[全文]
    2009-09-15 10:42
  • 据新华社 中央纪委近日印发《设立“小金库”和使用“小金库”款项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对设立“小金库”和使用“小金库”款项违纪行为的处理依据作了明确规定。  近年来,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设立“小金库”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有的还相当严重。为此,党中央、[全文]
    2009-09-15 10:42
  • 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正式启动实施之际,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负责人就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的目标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满足公众基本医疗用药需求、实现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全文]
    2009-09-15 10:45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 1998-2023 中国民意杂志社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17402号-2

技术支持:莲池区御之樱网络科技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