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意杂志社!

今天是 2025年05月04日 星期天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北京“治堵新政”征求民意

  北京交通治堵方案获国务院原则同意,并于12月13日开始公开征求社会意见。根据治理交通拥堵综合措施,“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再增加公务用车指标。与此同时,一段时期内,北京将按照“公正、公开、公平”和无偿的原则,合理调控单位和个人年度小客车增长速度,必要时重点路段高峰重新实施单双号限行、择机收取拥堵费等措施。
事件
北京治堵征求民意将择机收拥堵费
  北京市治理交通拥堵综合措施将从12月13日起开始征求市民意见,措施主要将从6个方面综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记者12日晚从北京市相关部门了解到,这6个方面包括完善规划,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加快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力度;改善自行车步行交通系统和驻车换乘条件;进一步加强机动车管理;提高交通管理和运输服务水平。必要时重点路段高峰实施单双号限行、择机收取拥堵费等措施。据介绍,目前,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470万辆,仍以平均每日2000辆左右的速度增加,高峰日达4000多辆。需要尽快采取综合措施应对和解决可能愈演愈烈的交通拥堵问题。
方案
5年内不增公务车
  根据“综合措施”,“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再增加公务用车指标。在此基础上,在一段时期内,按照“公正、公开、公平”和无偿的原则,合理调控单位和个人年度小客车增长速度,抑制小客车过快增长。
主要堵点
高峰单双号限行
  此外,北京将继续实施机动车工作日高峰时段区域限行措施和黄标车限行规定,加强外埠进京车辆管理,有效减少中心城高峰时段交通流量。必要时,实施重点交通拥堵路段高峰时段机动车单双号行驶措施。
择机收取交通拥堵费
  北京将按照“中心高于外围、路内高于路外、地上高于地下”的差别化原则,进一步调整停车收费标准。三环路以内及其以外的重点区域为一类地区,五环路以内除一类地区以外的区域为二类地区,五环路以外区域为三类地区,路侧停车、路外露天停车、停车楼(库)停车价格实行阶梯价格,居住区及夜间停车收费价格原则保持不变。
  研究重点拥堵路段或区域交通拥堵收费,择机实施。
中心城
建5万公共停车位
  为方便广大市民停车,北京将在中心城建设5万个以上公共停车位,落实已规划的公共停车场用地并加快建设,将四环路以内的公共停车设施纳入交通基础设施范畴,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实行特许经营。
老旧小区增建停车场
  北京还将因地制宜建设20万个基本停车位,由城区政府负责,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增加停车设施,因地制宜建设简易式、机械式停车库。制定中心城内停车场资源共享办法,支持和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停车设施对外开放,错时停车。
轨道交通
建换乘停车场
  政府投资建设驻车换乘停车场,实行低收费政策。随轨道交通新线同步规划建设驻车换乘停车场,在既有轨道交通线路的四环路外站点逐步增加建设驻车换乘停车场,停车位达3万个以上。
  建成1000个站点、5万辆以上规模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启动地铁4号线、5号线和八通线公共自行车试点,先期投入200余站点、1万辆自行车。
东西二环建地下隧道
  今后,北京市将规划建设核心区南北地下隧道,2011年开工建设西二环、东二环、西山隧道等地下隧道工程。2012年底前,建成广渠路二期、西外大街西延二期等5条37.3公里城市快速路,基本实现中心城城市快速路网规划。
分析
治堵“新政”能否破“困局”?
  专家指出,城市缓堵需创新方法,跟进配套设施
  为解决城市道路拥堵问题,除北京外,近期江苏、浙江、四川等省市多个地方政府酝酿出台“限车令”。各种“严限传闻”引发新一轮购车潮。专家指出,单纯限制容易出现短期化效果,城市缓堵需要创新方法,跟进配套设施及系统性疏导政策。
限车限行:
政策预期促成消费井喷
  从10月起,有网友在博客上透露“京版严治堵新政”,内容除加强轨道交通、公交优先、收取城市拥堵和治污费外,还包括提供停车泊位证、限制外地户籍购车、限制外埠进京车辆、局部路段时段单双号限行等措施。
  在京顺车管所门口,记者遇到了刚办完牌照的田先生,他说:“市场疯传明年北京将限制机动车上牌,本来想等大众CC,但没有现车,我赶紧抢买了一辆帕萨特,先占个牌号再说!”
  和田先生一样心态的消费者不在少数。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市场分会会长苏晖介绍,11月北京汽车销售量近9.6万辆,为今年单月最高纪录,去年同期仅为7.2万辆,预计12月销售会继续突破,达到10万辆。苏晖分析称,多地关于明年车辆“限量限购”的各种政策传闻是促使年底车市销售“大爆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府部门出“狠招”限制,消费者就疯狂购买,一时间引发社会广泛热议。天津公安警官学院交通教研室梁仕宇等学者表示,在绿色出行意识普遍较低的情况下,“限车限行”政策最终都变成了消费,可能出现“治堵”政策的短期化结果。
公共建设:
以人为本还是“以车为本”?
  长时间以来,我们的交通需求是“以车为本”的。“北京的马路宽得能停飞机,新修的路像一条条车河,行人得小跑着才能过马路,孩子和老人非常危险,自行车和人行道上停满了小汽车!”比利时人范克高夫作为北京“十二五”规划的咨询顾问之一,对北京的交通感到困惑,“无论是修建道路,还是交通执法,太为小汽车考虑,忽略了行人和自行车的需求,而地铁公交十分拥挤,使大家出行很不舒适。”
  “以车为本”的城市建设导致当前步行、自行车出行环境日益恶化。“不开车的人享受不到公共建设的好处”,逼迫更多人陷入“越堵越买、越买越堵”的恶性循环,并对政府出台的限车限行措施不满。
  住建部城市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马林介绍,近十年来,中国城市公共交通投资占交通基础设施总投入的比例仅为15%。而这一投资比例只有长期维持在50%以上,才能够确保城市公交系统的顺畅运转。这就解释了为何各地政府大规模修建道路,全国667个城市却仍有三分之二在高峰时段出现拥堵。
“堵城”困局:
破解需系统性创新
  住建部城市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王有为等专家指出,交通拥堵的“病根”,还在城市规划问题和人口日益膨胀的现状。郭继孚认为,应该转变城市发展模式,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和功能布局,实现多中心和“职住平衡”,避免潮汐式交通和早晚高峰的严重拥堵。
  上海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陆锡明所长认为,针对现在的拥堵状况,应进一步提高公交建设在公共投入中的比例,补上过去的欠账,减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占比,应该优先保证地面公交车辆的路权,建设更多的公交车道,缩短公交车驶达时间,提高公交运行效率。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实验中心殷强主任认为,全面推行家庭办公、网络办公可以极大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可以鼓励有条件的单位“远程办公”,允许员工有一定比例的时间在家工作,非保密机构政府部门强制推行电视电话会议等,如果有30%的人实现家庭办公,将很大缓解交通压力。
链接
北京10年治堵几无成效
2001年:大雪堵车开创堵车生活
  2001年12月7日,一场大雪造成“世纪大堵车”。这也是北京市民第一次直接感受到堵车给生活带来的冲击。至此,北京进入拥堵时代。
2005年:公共交通优先应对堵车
  2005年以来北京市确立了公共交通优先的发展战略,来应对堵车。北京提出发展公共交通系统“两定四优先”,首次明确公共交通的社会公益性定位。
2007年:外地人购车“解禁”增速倍增
  2007年前,北京机动车增长年均18万辆左右,2007年允许非户籍人口购车上牌,机动车增长速度倍增。当年年均增25万辆,2008年38万辆,2009年51万辆,2010年约75万辆。
2008年:尾号限行及错峰多管齐下
  尾号限行曾被视为北京最重要的交通管理措施之一。2008年起至今,延续奥运时的单双号临时管理措施,北京机动车“看号上路”两年,限行的效果正在被迅速增长的机动车数量抵消。
2010年:限购车多次被提起
  9月17日,一场小雨让北京在晚高峰时段发生了9个小时的大堵车,拥堵道路达143条,网友戏称那一刻的北京是一个“立体停车场”。
  10月20日,面对“首堵”评论,北京官员首次公开表态,将采取措施控制机动车数量。而此前,北京对机动车一直是“不限制购买,但引导合理使用”。
                          据新华社、京华时报等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2023年10月3日,上午9:00,来自全国各地有志于中医康养的领导、朋友,齐聚雄安新区安新华洋温泉宾馆,本次活动主题为中医复兴、中医养老、离退休老军人健康养老,中医+康养探索养老新模式等一系列活动内容和议题。 [全文]
    2023-10-04 15:12
  • 据新华社 中央纪委近日印发《设立“小金库”和使用“小金库”款项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对设立“小金库”和使用“小金库”款项违纪行为的处理依据作了明确规定。  近年来,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设立“小金库”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有的还相当严重。为此,党中央、[全文]
    2009-09-15 10:42
  • 据新华社 中央纪委近日印发《设立“小金库”和使用“小金库”款项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对设立“小金库”和使用“小金库”款项违纪行为的处理依据作了明确规定。  近年来,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设立“小金库”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有的还相当严重。为此,党中央、[全文]
    2009-09-15 10:42
  • 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正式启动实施之际,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负责人就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的目标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满足公众基本医疗用药需求、实现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全文]
    2009-09-15 10:45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 1998-2023 中国民意杂志社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17402号-2

技术支持:莲池区御之樱网络科技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