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将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价格改革要考虑低收入群众的承受力。代表委员表示:“这击中了当前群众关心的要害。”彰显政府在困难面前保障民生的坚定信心。
今年工作
1关键词:经济增长
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8%
【工作报告】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解读:开局之年老目标新内涵
“‘十二五’开局之年的8%传递的重要讯息是,一个平稳较快的增长速度是中国发展所必须的。对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而言,没有一定的速度绝对不行,而过快的速度又会导致发展不可持续。”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郑州市市长赵建才说。
“应该说,今年经济上行压力大于下行压力。不出意外的话,实际增速仍会达到9%至10%。”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说。
“‘十二五’开局之年的整个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从各地的情况看,很多新上马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保障房等民生投资力度加大,内需市场进一步启动,从这些情况判断,8%是一个相对保守的估计,其中透出的是一种更趋冷静的发展理念。”全国人大代表刘卫星说。
2关键词:物价
CPI涨幅控制在4%左右
【工作报告】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比去年3%的目标提高了1个百分点,比去年实际涨幅高了0.7个百分点。
解读:总体温和可控,不会恶性通胀
“4%的目标比去年有所提高,这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作出的调整。当前我国经济处于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在这一阶段物价指数往往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扬,但属于温和可控。”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认为。
代表委员普遍认为,在国家高度重视物价调控的一系列措施下,今年全年物价水平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总体温和可控,不会出现恶性通胀局面。
物价成宏观调控“首要任务”
【工作报告】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努力消除输入性、结构性通胀因素的不利影响,消化要素成本上涨压力,正确引导市场预期,坚决抑制价格上涨势头。
解读:彰显政府困难面前保障民生信心
“这击中了当前群众关心的要害。”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农科院院长岳德荣说。
张晓燕代表:报告将稳定物价放在十项重点工作首位,从有效管理市场流动性、大力发展生产、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加强价格监管、完善补贴制度等五个方面做出具体部署,彰显政府在困难面前保障民生的坚定信心。
3 关键词:价格改革
价改要考虑低收入群众承受力
【工作报告】完善成品油、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和各类电价定价机制。推进水价改革。研究制定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的指导意见。价格改革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承受能力。
解读:资源价格改革并不意味着一味涨价
全国政协常委、原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表示,能源价格是牵动经济全局乃至老百姓福祉的重大问题,目前的能源定价机制有进一步改革的必要,要根据宏观经济选择适当时机进行理顺和逐步完善,制定合理的政策。
深化资源价格改革,并不意味着一味涨价,在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同时,我国的成品油市场应建立多元化的市场主体,使竞争更加充分,通过市场的力量,维持油价的合理水平。
4 关键词:公车改革
【工作报告】公车购置费原则上零增长规范公务用车配备管理并积极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积极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解读:公车滥用
是群众“心堵”原因之一
政府有关公车改革的措施和决心在网络上获得了网民的一片叫好,网民“阿瑟自行”说:加大公车整治力度就是要放在国家政策的层面。
一些代表委员表示,虽然城市拥堵顽疾与公务车使用强度高有多大关系的争论尚在继续,但多年来公车滥用问题是造成群众“心堵”的重要原因之一。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治理公务车的具体目标,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使公车改革尽快驶出百姓内心的“拥堵”。
5关键词:劳动就业
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
【工作报告】今年要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解读:“两难”局面
凸显就业结构性矛盾
“这显示今年我国的就业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今年大学毕业生有660万,加上往年没找到工作的,累加起来,压力不小。”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副院长李小三说。
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同时,东部很多地方却出现了“用工荒”。“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现象引起代表委员的普遍关注。
“‘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反映了当前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全国人大代表、东北财经学院党委书记艾洪德说,出现这种矛盾,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经济结构依然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难以与高校毕业生发生有效对接;另一方面,现在的户籍和人事管理制度也不利于人才流动。
6关键词:保障房
再建保障房1000万套
【工作报告】今年要再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共1000万套,重点增加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调整完善房地产相关税收政策,加强税收征管,有效遏制投机投资性购房。
解读:“双轨”供给
力促房价理性回归
“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的同时,增加保障房建设,在需求端做减法,在供给端做加法,有利于市场供需平衡。”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表示,今后我国的住房供应结构将呈多元化、多层次特点,“双轨制”的住房格局是可以确定的。“如果这些政策能够持续实施落实的话,‘十二五’期间房地产市场回归健康理性的轨道是有希望的。”
九年历届政府工作报告
2005
过去一年回顾部分要点
■GDP13.65万亿元,增长9.5%
进出口贸易总额1.15万亿美元,增长35.7%,由上年居世界第四位上升为第三位
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
全面清理建筑领域拖欠工程款和进城务工农民的工资
2006
过去一年回顾部分要点
■GDP18.23万亿元,增速9.9%
■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42万亿美元,增长23.2%
■外汇储备达到8189亿美元
■免征农业税,取消牧业税
2007
过去一年回顾部分要点
■GDP20.94万亿元,增速10.7%
■经济增长连续四年达到或略高于10%,没有出现明显通货膨胀。
■进出口贸易总额1.76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8%
■抗击历史上罕见的超强台风和特大干旱等严重自然灾害
上一篇 稳定房价省级政府负总责
下一篇 “十二五”居民收入经济增长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