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意杂志社!

今天是 2025年05月04日 星期天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身份证一代身份证拟后年停用二代身份证拟登记指纹

■二代证为何加“指纹”?
有效防范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以及伪造、变更居民身份证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并在金融机构清理问题账户、落实存款实名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公安部副部长杨焕宁当天在向会议作说明时表示,在居民身份证中加入指纹信息,国家机关以及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可以通过机读快速、准确地进行人证同一性认定,有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效防范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以及伪造、变更居民身份证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并在金融机构清理问题账户、落实存款实名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杨焕宁说,在居民身份证中登记的指纹信息,是数字化的指纹特征,不能还原成指纹图像,能够有效保护公民的指纹信息安全。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中使用的专用芯片在设计定型时已经预留了指纹信息储存区,增加指纹信息不必更换证件式样和芯片。
■是否要大规模采集指纹?
已经领取居民身份证的公民登记指纹信息可以通过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逐步实现,无需大规模集中采集指纹信息
对已经领取居民身份证的公民登记指纹信息可以通过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逐步实现,无需大规模集中采集指纹信息。
同时,国家机关以及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也可以通过为登记指纹信息的持证人提供更加快速、便捷的服务等方式,引导、鼓励公民自愿登记指纹信息,缩短居民身份证登记指纹信息的周期。
■如何保证信息安全?
草案拟增加条款确保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防止公民的指纹等个人信息被非法泄露
草案新增规定:“有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对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相应的,草案增加一条,规定国家机关或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泄露公民个人信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除没收违法所得外,还将处五千元罚款。单位出现这些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单位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会议现场
有委员建议身份证加“DNA”
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会上,不少与会委员提出建议。严以新委员建议,草案中规定“应当登记指纹信息”,是否可以规定为“必须”,以增加该条款的强制性。
同时,还有委员在会上表示,希望可以把“指纹信息”修改为“指纹等生化信息”,因为随着身份证的智能化发展,将一些生化指标,如血型、DNA等加入进去,这样就为身份证的唯一性、安全性和智能化留下了拓展的空间。特别是血型信息的加入,在义务献血和紧急输血时能有效节约时间和资金成本。
◎其他变动
增加警察查验身份证的情形
草案增加了一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可以查验居民身份证的情形,即“在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港口、码头、机场或者在重大活动期间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场所,需要查明有关人员身份的”。
我国现行的居民身份证法规定了人民警察依法查验居民身份证的四种情形,即“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需要查明身份的”“依法实施现场管制时,需要查明有关人员身份的”“发生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突发事件时,需要查明现场有关人员身份的”“法律规定需要查明身份的其他情形”。考虑到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证件管理技术的不断更新,为了避免每换一次新证就要修改一次法律,草案在第二十二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规定:国家决定换发新一代居民身份证,原居民身份证的停止使用日期由国务院决定。
关注精神卫生法草案
精神卫生法草案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治“被精神病”的“药方”出炉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昨日开始首次审议精神卫生法草案。
目前,我国实践中存在的突出精神卫生问题包括强制收治精神障碍患者程序缺失,个别地方发生的强制收治案例引起患者及其亲属的强烈质疑等,“被精神病”不时成为舆论热点等。
草案规定精神障碍的住院治疗实行自愿原则,同时规定,诊断结论、病情评估表明就诊者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并有以下两种情形的,应当对其实施住院治疗:一是患者已经发生伤害自身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的危险,或者不住院不利于其治疗的;二是患者已经发生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有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
为有效防止“被精神病”现象的发生,草案规定了两种复诊、两次鉴定制度。复诊结论或者鉴定意见表明不能确定就诊者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或者患者不需要住院治疗的,医疗机构不得对其实施住院治疗。
草案同时对故意将非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精神障碍患者送入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未以精神健康状况为依据将就诊者诊断为精神障碍患者以及司法鉴定人出具虚假鉴定意见等违反草案规定的行为设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故意将非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精神障碍患者送入医疗机构等行为可能获刑。
关注反恐法律决定
我国给恐怖分子“下定义”
面对恐怖主义已成为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重要因素的形势,24日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关于反恐工作的决定草案对恐怖活动、恐怖活动组织、恐怖活动人员作了明确界定。
草案规定:恐怖活动是指以制造社会恐慌、胁迫国家机关或者国际组织为目的,采取暴力、破坏、恐吓或者其他手段,造成或者意图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公共设施损坏、社会秩序混乱等严重社会危害的行为。煽动、资助或者以其他方式协助实施上述活动的,也属于恐怖活动。
根据草案,恐怖活动组织是指为实施恐怖活动而组成的犯罪集团。恐怖活动人员是指组织、策划、实施恐怖活动的人和恐怖活动组织的成员。
另外,草案规定,国务院公安部门公布恐怖活动组织及恐怖活动人员名单时,应同时决定对涉恐组织及人员的资金或其他资产予以冻结。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2023年10月3日,上午9:00,来自全国各地有志于中医康养的领导、朋友,齐聚雄安新区安新华洋温泉宾馆,本次活动主题为中医复兴、中医养老、离退休老军人健康养老,中医+康养探索养老新模式等一系列活动内容和议题。 [全文]
    2023-10-04 15:12
  • 据新华社 中央纪委近日印发《设立“小金库”和使用“小金库”款项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对设立“小金库”和使用“小金库”款项违纪行为的处理依据作了明确规定。  近年来,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设立“小金库”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有的还相当严重。为此,党中央、[全文]
    2009-09-15 10:42
  • 据新华社 中央纪委近日印发《设立“小金库”和使用“小金库”款项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对设立“小金库”和使用“小金库”款项违纪行为的处理依据作了明确规定。  近年来,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设立“小金库”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有的还相当严重。为此,党中央、[全文]
    2009-09-15 10:42
  • 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正式启动实施之际,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负责人就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的目标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满足公众基本医疗用药需求、实现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全文]
    2009-09-15 10:45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 1998-2023 中国民意杂志社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17402号-2

技术支持:莲池区御之樱网络科技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