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科学院院士”骗局真相浮出水面
多位国企老总被蒙“公款埋单巨额“选费”
香港“中国管理学院”
早在2002年,关制钧就打起了做“高端策划”的主意。
他想在内地注册成立“中国管理科学院”,他是想填补中国没有高层的民营管理科学机构的空白。 然而,我国工商部门规定,民营机构不能注册带“中国”字头的公司。但如果不带“中国”字头,“就没有权威性了,不好开展‘业务’”。 于是,他通过内地的中介公司,转道香港注册。了“中国管理学院有限公司”。而这家公司的股东只有关制钧夫妇两人。之后,关制钧又在“中国管理学院有限公司”之下注册了三个分支机构:中国管理科学院、中国管理学院和中国管理学会。这些行为并不违反香港法律规定。
到了2003年,关制钧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香港中国管理学院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开始了他在内地的“院士评选”业务。
用知名学者作“招牌”
曾在关制钧公司任职的李志明(化名)称,所谓的香港中国管理学院有限公司北京办事处,员工只有他和一个前台。公司地点是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国际大厦的一套160平方米的房子,这里也是关制钧夫妇的住所。
李志明的日常工作是网站维护。他的工作就是每天把新的内容上传到服务器。而李志明同时介绍,平常单位里没什么事可做,最多时,公司里也不过十几名员工。
关制钧每天忙着上网搜集知名学者的资料。在给他们寄出院士证书。这些知名学者莫
名其妙地就成了关制钓的“招牌”。其中,包括中央党校副校长
收取15万元野评审费冶
不管这些专家学者同意与否,他们的资料都被关制钧放到了自己制作的中国管理科学院的网站上,成为关制钧诈骗敛财的“诱饵”。 接下来,关制钧就开始“钓鱼”了。这些“鱼”主要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老总,也包括一些高校领导、教师以及私营企业主。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获选的唯一标准是是否缴纳了“评审费”。 受骗者缴纳的评审费最少的是280元,最多的达到了15万元,平均在3.4万元左右。
“评审费”多由公款埋单
受骗者中,企业家成为最大群体,甚至于一些知名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高管,也赫然在列。曾在中国冶金建设集团、东方航空公司、中铁十五局等大型国企任职的管理人员都被骗取了数万元不等的金额。而一些民营企业老板也不幸掉进了“陷阱”。
一些高校领导
甚至于个别政府公务人员也掉进了“陷阱”。负责侦办此案的海淀区检察院的检察官何柏松说,有些受骗者甚至很清楚这个“中国管理科学院”是个骗人的把戏。
而这些巨额“评审费”多数是由公款“埋单”,根据记者了解,本案仍在进一步审理中。
据《法制日报》
上一篇 信阳再爆更牛的“副厅级别墅群”
下一篇 深圳房价打赌事件发生戏剧性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