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意杂志社!

今天是 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湖南医生手术室捡患者“索赔”遗书

        湖南省汨罗市人民医院,一场手术正在进行,这是一场抗击疾病的硬仗。这场硬仗的背后还有一场“人心之战”:在手术室内,一位护士捡到了一位患者写的遗书,遗书称“如果手术出了意外事故死亡,必须由院方最低赔偿30万元。赔偿未到位,尸体坚决不出人民医院大门。”
        这封遗书在微信圈被大量转载,引起持续热议:有医务人员对于患者的做法表示“寒心”,有部分患者对该患者表示“理解”,更多网友唏嘘不已。记者调查发现,猜疑和担心相互交织,折射出部分医患之间的信任缺失,比疾病更难医治的是“心病”。
事件:手术室捡到患者遗书
        5月11日,记者来到汨罗市人民医院,在医疗大楼8楼手术室外,透过玻璃门看到几名身着蓝色手术服的医务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术前准备工作。
        一切看上去像什么都没有发生。医院外科一名护士告诉记者,“医院管理层要求我们一如既往地对待患者,不能因为这件事而影响工作。”
        这名护士口中的“这件事”是指“遗嘱事件”。汨罗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李红辉告诉记者,“5月8日,汨罗市人民医院,一名护士在手术室清理手术室医疗器械时,捡到一位病人的遗书,遗书中称,如果手术意外导致死亡,医院最低赔偿30万元,否则遗体不移出医院大门。”
        11日下午,在医院一间办公室内,记者看到了这封写在一张小小白纸上的遗书,“不管赔偿多少到位,先抽3万给xx的母亲做生活开支。除一切费用外,剩余的现款给xx兄妹二人平分。办丧事总费用不超过3万元,不唱戏,不搞乐队,时间不超过5天。”
        据介绍,8日医护人员做完手术后,看到了这张遗书,听护士说遗书是从病人眼镜盒里掉出来的。
        “当时,医护人员看到这张遗书,议论纷纷,医生、护士都是全心全意救患者,没想到患者会这么不信任大家。由于委屈、心寒等原因,有医护人员给遗书拍了照,发在了微信朋友圈上。”李红辉告诉记者。
调查:
病人已出院,是60多岁的老人
        “出于对于患者的保护,我们不能透露患者的姓名及其他情况。”汨罗市人民医院院办主任蔡岳告诉记者,这位患者当时接受了膀胱结石手术,是个小手术,手术很成功,医务人员也很尽力。他恢复得也很好,已经于10日下午出院,回到家中休养。
        医院外二科一位知情患者告诉记者,“患者当时和我说,出于恐惧的心态,写下这封遗书,他是一位60多岁的农村老人,认为自己进了医院开刀就有生命危险,又怕出了事情投诉无门,所以就写了这封荒唐的遗书。”
苦恼:医患的心病如何医?
        一个风险小的手术,背后缘何生出这么多事由?
        “做手术,总觉得是一只脚踏进了鬼门关,除了担心手术风险,更担心自己出了事家人怎么办。”一位患者告诉记者,医生、护士工作都非常忙,沟通难免不够,所以容易产生一些负面情绪无法排解。
        “这件事情是小概率事件。大部分病人还是相信医院和医务人员的,绝大多数医生是爱岗敬业的,都想要尽心尽力把病人治好。”李红辉说。
        李红辉也告诉记者,医院手术室每天要做十几台手术,医生、护士一天到晚站着做手术,工作压力也很大,有时跟患者沟通不足也是难免的事情。
        这起小概率事件却反映了医患矛盾中的普遍问题。近年来,医患矛盾日益凸显,有医生出于防御性心理而进行过度医疗,也有患者陷入“弱者心态”,陷入“信闹不信法”的思维怪圈。
        “病人身体上的病可以治好,但其对于医务人员猜忌与怀疑的心病要如何医治呢?”一位医生苦恼地说。
启示:
畅通沟通渠道、缩小信息不对称
        对于这次“遗书”事件,蔡岳希望社会各方不要过度解读。医院以治病救人为本职工作,今后院方将加强对病人的术前、术后心理辅导和沟通工作,增进病人和家属对手术和医生的理解,同时进一步提高医疗水平。
        湖南省律师协会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曾凡林认为,目前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一些患者存在“以结果为导向”的思维,很多患者不懂医学,并不注重医疗过程,而是用医疗结果判断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对错。有患者认为,病人是“站着进医院”,如果后来“躺着出医院”,那么一定就是医院的错,就要医院赔偿。
        据介绍,目前患者解决医疗纠纷的渠道虽有很多,但维权的时间成本依然很高,一个医疗官司打下来,少则半年,多则一两年,让一些患者不愿意走司法程序。
        一些医院院长告诉记者,一些医院存在维稳和息事宁人的惯用思维,也助长了“小闹小赔、大闹大赔、不闹不赔”的医闹歪风。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社会服务部主任赵颜忠认为,重建医患之间的信任,需要畅通医患沟通的渠道,建立“让患者参与”的医患交流平台,给医患一个好好说话的地方,解决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曾凡林建议,要把医疗纠纷解决、调处纳入法治轨道,通过具有公信力的司法机制化解医患纠纷,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的医疗纠纷解决机制,缩短患者医疗诉讼时间,降低患者维权时间成本;完善第三方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吸纳懂法又懂医的专业人员,引导、帮助患者依法维权。
重庆的医院
几乎都碰到过这种事情
        患者手术前写下找医院索赔的遗书,是否跟汨罗市人民医院是一家县级医院有关呢?记者采访了重庆市两家医院的外科医生。他们均表示,新闻中提到的手术事实上是一个小手术。患者写遗书表现出了对医院的不信任,也凸显了当下的医患矛盾。
        重庆市新桥医院泌尿内科李主任表示,“膀胱结石做手术的就很少,就算真要做手术,也都是小手术。做这样的手术同样存在风险,但也是微乎其微。”李主任更怀疑那个患者是否是炒作,“这样的手术能开口要30万,再无知的人也不会这样漫天要价。”
        “我敢说,重庆没有哪一个医院没碰到过这种事情。”张主任说起这种现象颇为无奈,“现在只要做手术,患者事后找医院一闹,医院只有赔钱。这种医患矛盾真的需要时间才能解决。”
        不过,中国式医患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是在信息媒体较为发达的今天,新闻的传播速度极快,传播的范围极广,再加上,一些新闻为了博人眼球,具有误导性、极端性,因此不符合常规的医患关系更容易成为新闻,才给大众留下了“医患关系普遍紧张”的印象罢了。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1 祸从天降 16岁女孩被迫截肢 2007年8月的一个黄昏,重庆市大坪医院收治了一名因车祸而昏迷的病人。受伤者是个16岁的女孩,叫夏春艳。 这个原本漂亮的小姑娘伤情严重,右侧身体肚脐以下的皮肤出现了大面积撕脱,并由此引发了大出血。由于皮肤、肌肉、骨骼、动脉、静脉破损异[全文]
    2008-06-10 23:36
  • 向杜太平行贿的四川省犍为县原县委书记田玉飞受审(资料图片)。[全文]
    2008-06-11 07:33
  • 据《新民晚报》报道,湖北荆州市八岭山公墓位于八岭山镇新场,是当地最大的公墓。在这里,面积在几平方米至30平方米不等的“超标墓地”有成千上万座。 清明前夕,当地群众纷纷反映豪华墓地每平方米价格远超房价,对工薪阶层而言近乎“天价”。公墓除了壁葬墓,最便宜的一款特惠型基地也需要2880元[全文]
    2008-06-11 07:38
  • 少女星梦碎遭遇“潜规则” 18岁双胞胎举报一影视公司以“造星”之名实施性交易 5月30日,一封《致海淀公安分局张伟刚局长》的举报信在网络出现。刚满18岁的双胞胎姐妹———包包和阿紫,以受害者的身份举报北京源源影视工作室,称该工作室负责人以“造星”之名对她们实施潜规则,并拍下性爱录像,继而要挟并[全文]
    2008-11-27 16:20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 1998-2023 中国民意杂志社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17402号-2

技术支持:莲池区御之樱网络科技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