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刺身拼盘、官邸功夫四宝、双椒多宝鱼、四喜狮子头……这些菜品的名字,被专门制作在写有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的菜单上,用红色丝带卷了起来。
如果你是实外西区全年级排名靠前的学生,就有机会身着小西服,在正式的晚宴上打开卷轴并享用菜品。更重要的是,你还能享受学校表扬的“最优待遇”——和校长一同共进晚餐。
11月23日晚,该校有19名学生受到了这样的优待。校长表示,这样的主题餐会不会受到舆论的影响,今后每学期都将举办一次。
■现场“尖子生”和校长同桌就餐
11月23日晚6点,成都双流华阳某酒店最大的“总套-B”包间内灯火辉煌,桌上摆着别致的粉红色菜单和21个粉红色座牌。这是实外西区办公室主任跑了5家酒店,最终选定举行“优秀学生与校长共进晚餐”的地方,要求“品位高雅,但不能太豪华”。
“来,干杯!我们三位校长一起来祝贺19名同学!”晚6点半,校长肖明华、副校长胡滨、吴光智拿起斟满可乐的高脚杯,依次和大家碰杯,学校从初一到高三的19名学生,将杯中可乐一饮而尽。
菜品依次上桌,共有9个凉菜、21道热菜、1份例汤和2种小吃。穿着小西服和校长同桌吃饭,场面很正式。刚开始,学生们未免有点拘谨。
肖明华说,“大家看这个专门制作的座牌,也是一种用餐礼仪。”随后他和大家聊天,从哪里毕业、未来打算如何,一直聊到了历史、国际形势、学习方法。
一位学生后来悄悄说,“刚开始我还想,难道吃饭时校长会顺便教育我们?有点紧张。结果没想到他那么随和。”
就餐时,肖明华说着说着,还来了一句:“娃娃,快来把这块鱼吃了,学习辛苦,补点营养!”随即把“鸿运当头”鱼头夹给高三的杨蕊宁。
■幕后年级前三名才可参加
晚宴就餐的座位是专门安排的:高三文科第一名、高一年级第一名紧挨着肖明华校长坐,其次按由高到低的年级就座,其他几名校长分坐在学生中间。
能够参加这场宴席的学生共19名,是从实外西区4000余名学生中遴选出来的,“入围标准”是看刚刚举行的半期考试成绩。他们分别是半期考试初中每个年级前三名的学生;高中文理分科后理科前两名、文科第一名;成绩并列者也在邀约之列。
初一年级的刘招佑是此次考试的全年级第一名。她说,前两周的全年级成绩颁奖礼上,老师就公布了这个消息,“当时大家都沸腾了,我们获邀的也特别兴奋。其他同学也想得到这个机会,但特别遗憾,有的同学发挥失误了。”
参加了宴会的她很兴奋,但同时也感觉压力巨大——因为下一次如果考不好,她就不能再和校长共进晚餐了。
“第一次和校长离得这么近,还有这么多成绩好的师兄师姐,得到关心好荣幸。”小语种班级的邓珮璇,甚至激动得哭了起来。
■争议是“激励”还是另一条“绿领巾”?
“其他没和校长共进晚餐的学生会不会羡慕嫉妒恨?”“表扬优秀学生难道不能用其他方式?”“搞形式化的东西,会不会让学生感觉努力是为了物质和情感刺激?”19名学生和校长共进晚餐后,记者采访了几位家长,他们有的对此赞成,有的心存疑虑:“这和此前发生的用红领巾和绿领巾来区别优生、差生有差别吗?”
昨日,在一个教师QQ群里,此事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反对方说,“不要把校长与学生在一起吃饭弄成一个正规的仪式,因为那样学生会有负担,失去了这个活动的本来意义。”一位老师则说,“我的导师经常请我们到家里吃饭,大家特别开心。目测这顿饭费用有点贵,费用从何而来?”
当然,对此事的支持者也不少。一位姓郑的老师说,她赞成这种模式的理由是,这至少比那些完全不关注学生的校长要好上很多倍,“除了跟领导亲密接触外,能否有巴菲特午餐的效果,让孩子们有所收益呢?”
另一位老师也表示,这种方式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大家不要想多了”。
■回应校长说鼓励优生不等于冷落其他学生
针对此事,没有入围的实外西区的学生和家长怎么看?记者进行调查后发现,学生对此倒是不反对,有很多人还想“有一天自己能够参加”,而接受询问的几位家长也不反对。
校长肖明华说,“我当时想到这个点子,就是为了鼓励优秀的、有理想有抱负的学生。校长和尖子生一同吃饭,并不等于不关心、冷落成绩不是特别好的学生,反倒应该对他们是一种激励。我不是想哗众取宠,不是想作秀炒作。我们在饭桌上讲的不是奢侈,而是讲学习、讲如何成人。我倒是希望能有更多的学生能努力。”
“获得国际奥林匹克数学奖的学生回来,还可能受到领导的接待,我们表彰优生并无不妥,不能把事件想坏了。”肖明华强调,“我绝对不是瞧不起成绩不好的学生,也不是想高抬优生,这只是一种形式,目的是要大家更加努力。”
据了解,这次的宴席由学校统一埋单。
微博热议
是激励学生还是教学生“公款吃喝”?
@执子之手:校长和老师们重视人才的培养,设宴款待校之骄子们是鼓励也是激发,真的用心良苦。各种人如何评价那是因人而异,起码这些学生感动了!
@总经理:这是商业行为吗?我经常请公司的人吃饭,也因为他们是公司的栋梁。同时也邀请新来的小同事,虽然他们没有任何业绩和经验,但我认为他们将来不比现在的栋梁差。
@利不在眼前:中学选拔“尖子生”与校长共进晚餐,这样培养出来的是追名逐利的一代。教育工作者的激励方法难道只有“绿领巾”和宴会吗?
@法眼:此举未尝不可,但应当扩大范围,让每个孩子都自信将来是这个社会的精英人才。其他学生也是校长的孩子。
@陈冲:为什么不能用你的聚餐费用带所谓的尖子生到贫困的学校做点义捐呢?让孩子们感受下,同样不也是激励孩子们吗?另外,钱还是学校出,这是不是有引导学生学习“公款吃喝”的嫌疑?
@子曰:那么我们的差生呢?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却成为了精英团体的特权滋生地!难道差生没有资格与校长共进晚餐吗?你让天下的父母情何以堪。
@树一样的群:老师都不能平等对待学生,所以公众面临的就是互不信任和冷漠了。尖子生是从生下来就是吗?我看尖子生未必走入社会就是人才,读书不行的走入社会不一定就不能报答祖国。
据《华西都市报》
上一篇 记者诉遭遇交警官方微博:乱吠
下一篇 狱警“帮忙”服刑犯监狱内贩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