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年坚持加固危楼
他叫叶志平,是桑枣中学校长,四川省优秀校长。他很矮、胖胖的。他所在的安县桑枣中学,是一所初中,在绵阳非常有名,连续3 年全县中考第一名,家长们拼命把孩子往里送,学生最多的班有80 多人。
学校里有栋教学楼,上世纪80 年代,那栋楼建设时,学校没找正规建筑公司,断断续续盖了两年多,到后来没人敢为这栋楼验收。新楼盖好了,谁也不愿搬进去。当时,叶志平是普通教师,学校为数不多的党员之一,他带头搬了进去。当时,新楼的楼梯栏杆都是摇晃的,灯泡各式各样,教室的墙上只有底灰。
后来,他当领导了,决心要修这栋楼。
在1997 至1999 年寒暑假对危楼进行改造时,他整日整液泡在施工队。他首先要求施工队把与危楼相连的一栋旧楼拆了。因为他发现该楼钢筋锈蚀,担心建筑质量差的旧楼会使危楼更危。后来,他发现危楼楼板缝中填的不是水泥,而是水泥纸袋、竹竿、草绳、布条等杂物,他又气又怕。之后,他让施工队在板缝中老老实实、经结实实地灌注混凝土。灌注时,他盯着他们不离开一步,日夜守候。
199 年,他再次让施工队将危楼里的砖栏杆抓掉,换上美观结实的钢管栏杆。随后,他对这栋楼又动了几次大手术。如这栋楼共有22根在重柱子,直径
2、歪打正着用上了
“你一定看过易经八卦,猜出了有地震。不然,你怎么会去安排演习呢?”有人这样说
叶志平说,很简单。我们学校师生员工加起来住校里人数大约2600 人,学校只有27 亩地。操场只有
我们有一栋6 层女宿舍楼,住了近1000名小女孩。我们只有初中,女孩很小,学校人很多,做课间操时每次只能安排两个年级。毕业生从来不做课间操,如果做课间操,往往需要把所有的道路全部利用起来。我们学校吃中饭、旬饭都要分3 批下课。第一次铃响过后5分钟,再打一次铃,再过5 分钟,再打一次铃。
学校的道路很狭窄,每次举行一个集会,要花将近1 个小时把学生从教室里一个班一个班调动出来,还要花一节课时间,再一个班一个班的放进教室里。受条件限制,我们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熟悉学校的环境,让学生能够学习一些最基本的逃生方法。
2004 年,叶志平到上海参加全国中学校长第10 届高级研修班,有一次到浦东,一个宾馆大楼搞一次消防演习,把他也拉去了。回学校后,他就对政教主任说:“我们还是搞一次演习吧。”从那以后,他们经常演习,他说:“这是歪打正着用上了!”
其实在进行疏散演练的时候,老师也很反感。因为老师平均每周课程有22 节左右,任务很重。但学生高兴,搞疏散演习可以在外面玩玩。搞疏散演习事前要做很多准备,如果不把准备工作做好,有可能在演习中就出现群死群伤事件。他们必须要做到万无一失,非常麻烦。但是无论如何,他们坚持下来,并摸索出一些新知识。
如进行消防演练时,最初让学生顺着楼梯拼命跑就行了,最后他们认为这个办法不科学。若在火灾时发生很大的浓烟,学生看不见,还怎么跑?他们就让学生一个队顺着楼梯墙往下跑,另一个队顺着楼梯扶手往下跑。为了解加快疏散速度,他们把学生从教室中间分开,前边的走前门,后边的走后门。自然形成两队,两队一前一后,之间有时间差,从最靠近楼梯的那一队往下疏散。
此外,桑枣中学还对学生进行自我防护的教育,他们在网上下载了一套图片,做成大报纸,一共44 张,告诉中学生在遇到雷电、洪水和坏人时应该怎么办。其中,有一张提到了地震。这是桑枣中学对学生进行惟一防震知识教育。
3、疏散演习精确站位
从2005 年开始,叶志平每学期组织一次全校紧急疏散演习。他会事先告诉学生,本周有演习,但不说是哪一天。等到特定的一天,课__间操或者学生休息时,学校会突然用高音喇叭喊:全校紧急疏散!
每个班的疏散路线都是固定的,学校早已规划好。两个班疏散时合用一个楼梯,每班必须排成单行。每个班张疏散到操场上的位置也是固定的,每次各班级都站在自己怕地方,不会错。
疏散时,他让人记时,不比速度,只讲评各班级存在的问题。刚搞紧急疏共用时,学生当是娱乐,半大孩子除了觉得好玩外,还认为多此一举。但后来,学生教师都习惯了,每次疏散都井然有序。
叶志
每周二都是学校规定的安全教育时间,让老师专门讲交通安全和饮食卫生等。集体开会时,他不允许学生拖着椅子走,要求大家平端椅子因为拖着的椅子会绊倒人,后面的学生看不到前面的人倒了,会往前拥,所有的踩踏都是这样出现的。
4、地震来临有序
逃生地震那天,叶志平不在。学生们正是按照平时学校要求、他们也练熟了的方式疏散的。地震波一来,老师喊:所有人趴在桌子下!学生们立即趴下去。老师们把教室的前后门都开了,怕地震扭曲了房门。震波一过,学生们立即冲出教室。
那天,连
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2200 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 分36 秒。
学校所在的安县紧邻最重灾区北川,学校外的房子百分之百受损,90 多位教师的房子垮塌了,其中70 名位老师家里砸得什么都没了。
这件事情很快传达室开,叶志平也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的校长”。
5、地震过后毫发无伤
叶志平疯了似的赶回学校,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8栋教学楼部分坍塌,全部成为危楼。他的学生,11 岁到15 岁的娃娃们,都挨得紧紧的站在操场上,老师们站在最外圈,四周是教学楼。
他最为担心的那栋他主持修理了多年的实验教学楼,没有塌,地震时那座楼里坐着700多名学生
55 岁的他,哭了。
通信恢复后,老师们接到家长的电话,会大声骄傲地告诉家长:我们学校,学生无一伤亡,老师无一伤亡———说话时眼中噙着泪。
那时,学校墙外的镇子上房倒屋塌,但一个镇里的农村初中,却在大震后,把孩子们带到了家长面前,告诉家长,娃娃连汗毛也没有伤一根。
20 分钟后,叶志平下发了一个非常时期的非常命令:全校教职工17 点到校参加抗震求灾,不到者开除公职。教职工到校后,他有条不紊地布置任务:封存学校饮食,以防出现哄抢。排查电路,危险地带以红布条做警示标识“危险!禁止进入”。用储备的消毒水遍洒校内每一角落以防瘟疫。用彩条布搭临时帐篷为师生避雨。余震未发时,速进教学楼抢书、速入宿舍楼抬床以备复课之需……
如今回头看,当时叶志平的工作步骤与国家采取的救援行动步步吻合,其可贵之处在于他的自救脚步走在了国家大规模救援行动之前。
基础设施基本恢复后,叶志平又部署如下事项:全体教师家访学生,普查家庭受灾情况。教师为初三学生紧急编写中考资料。之后,教师在10 个地方设置临时教学点,通知学生在规定时间校作业。
自救过程中,叶志平买了20 顶安全帽、20件夜光背心。他将教师编成23 个安全小组,4人一组,24小时轮值,排查各种险情。
6、孩子也是学校的命根子
为不影响中考,6 月11 日,叶志平召集初三学生到校复课。师生相见,叶志平明显感觉“娃娃们懂事了,以前调皮捣蛋的孩子变乖了”。有的学生拉着老师的手,有的亦步亦趋黏着老师。善感的叶志平亦出现同样情怀,“看见娃娃们,珍惜得不得了”。“将心比己,人心同然”,这是教职工熟悉的叶志平常念叨的一句并不通俗的口禅,他这样解释此话:“孩子是家长的命根子,也是学校的命根子。”
1996 年至2004 年寒暑假,学校寒暑假从没停止过修修补补、敲敲打打,不是维修教室、宿舍、操场,就是改造食堂、道路、排水沟。如果说桑枣中学楼房震而不倒,师倒撤而不乱的结果算作成功的话,那么,不倒不乱的背后则书写着叶志平治校多年点点滴滴的不易。
今天,桑枣人感谢叶志平,叶志平不接受,他反过来感谢桑枣人:“无一作废绝不是我叶志平的功劳,而是多边合作(老师、家长、学生、社会)的结果。感谢你们每一个人的配合。”
综合《北京青年报》、《华夏时报》、《新华日报》、《叶科学时报》
上一篇 重刑犯化装后“大摇大摆”越狱
下一篇 保定房地产无证售楼大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