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娄烦“8·1”垮塌事故由自然灾害逆转为重大责任事故国务院成立调查组袁是否瞒报成重要调查内容
记者博客披露娄烦垮塌事故真相惊动总理
事发经过
真相披露一波三折
8月底,《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孙春龙和特约撰稿人王晓发表了《娄烦:被拖延的真相》,指出娄烦事故存在着瞒报谎报的行为,死亡人数至少在41人以上,而且事故也不是自然灾害,而是一起重大责任事故。
国务院山西省襄汾县新塔矿业公司“9·8”特别重大尾矿库溃坝事故调查组研究决定,由山西省人民政府组成调查组。同时,成立由国务院“9·8”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组有关人员组成的“8·1”事故核查指导组。从
经国务院批准,
安全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7日说,国务院山西省娄烦尖山铁矿“8·1”特别重大排土场垮塌事故调查组已把是否存在事故瞒报作为重要调查内容。
对话孙春龙
不披露这件事是记者的失职
记者:您如何关注娄烦事故的?
孙春龙(下简称孙):当时我看了关于这一事故的报道,第一反应就是其中会不会存在着瞒报。网上“娄烦吧”里也说死亡人数有隐瞒。我在山西的朋友也这么说。于是,我就赶到了娄烦进行采访调查,我的同事王晓则在北京配合我的采访活动。
记者:能否介绍您在娄烦采访的情况,遇到了哪些困难和阻力?
孙:当地政府对记者采取了严查的措施。万一泄露记者身份,会被“请”出娄烦。
我在班车距离当地的检查站还有数百米的时候就下车,步行进入了娄烦,进入娄烦后,我住在工地上。在整个采访的过程中,我都是乔装采访。到事故现场的路上,也有三道关卡进行盘查,我只能绕远路,绕过关卡到现场进行采访。
记者:您整理出了41人的死者名单,这份名单是如何得到的?
孙:当时有很多家属住在当地的宾馆里,我让数十名家属把遇难亲人的名单写出来。为了核实这份名单,我的同事王晓还按照名单,一个个打电话到所在的村子里去问,最终确认了这份名单是准确无误的。
记者:您在此前已经发表了《娄烦:被拖延的真相》一文,为什么还会在博客上发表举报信?
孙:文章发表后,被很多网站转载,但所有转载文章的网页都打不开了。我在博客上发表举报信是无奈之举,因为我想真相大白于天下。
记者:您当时有没有想到您的博客举报会引起国家领导的重视?
孙:没有,只是想披露此事。记得我在采访的时候,很多家属都失声痛哭。他们在最初的时候并不信任我。他们说,很多记者都到娄烦去采访了此事,但是都没有发表报道。我向他们承诺尽最大的努力来披露此事。我忘不了家属们眼巴巴地看着我,希望我能够帮助他们的情景,如果我不披露这件事情,就是我作为一个记者的失职。
博客原文
孙春龙致山西省代省长
尊敬的
就在我向你写举报信的时候,你的职务刚刚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安监总局到山西省,这个变化更坚定了我给你写这封举报信的信心。
一个多月前的
随后,我只身去了娄烦县,在几天的调查中,我落实整理出了一个死亡41人的名单,有名有姓,甚至家住哪里都一清二楚。而且我相信,我所能整理打探到的遇难者,不是全部,甚至可能只是一小部分。
真正死了多少人,这不是我一个小记者所能查清的事情,但我落实的人数已经证明,这是一个特大事故。
随后,我的一位特别敬业的搭档王晓以举报人的身份向你当时供职的安监总局进行了电话举报,接电话的人称,山西省上报的死亡人数是11人,你们也接到好多举报,但还是以省里的数字为准,有什么确切证据可以再向你们提供。态度最坚决的是山西省安监局,接线员直接称死亡上百人“不可能”,“有人还说死了上千人,都是传言”。娄烦县委宣传部更是再三叮嘱我们不用去现场采访了。
8月底,我和搭档王晓采写的文章《娄烦:被拖延的真相》在我所供职的媒体发表,有多家网站对此文章进行了转载。一个让人惊讶的事情是,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所有网站转载的该文章均无法打开或者打开后直接跳转到了首页。
之后,我们将这篇文章传真并快递给了安监总局,那时你还是局长。我们得到的反馈是,领导(我不知道是不是你本人)对这篇文章进行了批示,要求重新查处。虽然那时我们被告知,调查需要两三个月,但我们依然对安监总局充满了信心。
而后来的事情让我感到惊讶,你们再一次反馈,这个事情已转交给山西省政府,由当地政府查处……
我之所以把“山体滑坡”4个字用引号引起来,是因为我并不认可这是这起事故发生的原因。发生滑坡的的确是一座山,但那是一座褐色的山,是用废矿渣堆起来的一座高耸百米的山。它的滑坡纯粹是因为人的因素。遗憾的是,当地政府在谈到这起滑坡的原因时说“下雨是其中原因之一”。同样的指责发生在
幸运的是,在党和国家领导的重视下,襄汾的事故得到了积极的处理和救援。而娄烦的遇难者呢,他们至今依然葬在那座倒塌的铁山之下,在挖出11具遗体之后,救援莫名其妙地停止了。部分村民到当地县政府上访,要求尽快挖出自己亲属的遗体,但有多人被民警带走扣押长达8个小时。
这是一封举报信,所以我还是把我已经调查落实的遇难者的名单再一次呈给你。当你看到这41个人的名单时,你会感觉到有41双眼睛正在盯着你,充满期待。
2008年9月14日夜
新闻观察
娄烦矿难院靠什么发现瞒报
对重大安全事故中的瞒报与谎报,现行法律已经有了较充分的制度应对。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发现重大安全事故中的瞒报与谎报。从娄烦垮塌事故的调查中,公民的举报和媒体的独立调查显然还没有受到足够的尊重。
据《瞭望东方周刊》此前的报道,记者通过艰苦的走访和逐个核实,得到了一个遇难和失踪41 人的大名单,这份名单曾在网络中广为流传,相关部门却抱持着遇难11 人的初始数据,拒绝采取任何核查行动。有记者又依循正常的法律程序,向地方政府乃至直接向国家安监总局举报,仍没有促成事故调查和数据核实,更遑论问责。
人们今天之所以能知道“娄烦垮塌事故”的部分真相,很大程度上源于9 月17 日高层领导在“有博客刊登举报信反映8 月1 日山西娄烦县山体滑坡事故瞒报死亡人数”有关材料上作了重要批示,要求山西省政府和国务院“9·8”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组调查核实。(人民网
摆在高层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面前的,是同样的证据材料,同样的网络信息,来自同一家媒体的独立调查。从职能上,理应是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发现疑点,主动展开核查,结果却是由高层领导体察细微,从怀疑出发作出了重要批示。问题在于,人们如何保证每一次的公
民举报信息,都能放到高层领导的案前?
7 日的发布会上,黄毅对记者抛出了三句硬话:谁敢以身试法,就让他身败名裂;谁让职工家破人亡,我们就让他这个企业声名狼藉;谁对安全生产不负责任,我们就对他头上的乌纱帽不负责任。其实,如果媒体能及时介入对事故的报道与独立调查,如果民众的举报能得到足够重视,如果让职工家破人亡的企业主和对安全生产不负责任的官员能无例外地被曝光,瞒报自然就会少下去。如果媒体能及时介入对事故的报道与独立调查,如果民众的举报能得到足够重视,如果让职工家破人亡的企业主和对安全生产不负责任的官员能无例外地被曝光,瞒报自然就会少下去。
下一篇 《问政》问出500干部一身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