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算成立慈善基金,将70%自有的福耀玻璃股份捐出去。”12日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的话,一举将其推上了“国内最慷慨慈善家”的宝座。按照福耀玻璃当前股价计算,这部分股份总值约合40亿元,如果方案获得有关部门批准,他将超过余彭年一举登上国内慈善榜榜首,也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版比尔·盖茨。
曹德旺此言一出,在招致一片叫好声的同时,也引来了一部分人的质疑。
事件
曹德旺欲捐40亿元股票做慈善
按照曹德旺的计划,下个月就会正式向有关部门提出成立基金会的申请。
不同于国内其他富豪的现金捐赠,曹德旺准备以名下70%的股权成立基金会,在全国范围内从事助学、救灾、救困、宗教等慈善公益事业。
据了解,曹氏家族目前持有福耀玻璃10.8亿股,其全部股票的70%约有7.56亿股。其中,除去将在今年按照股改承诺配发补偿给小股东的8000万股,余下可用于慈善的股份约在6.76亿股。这部分的股份按当前股价计算约合40亿元。
按照曹德旺的计划,下个月就会正式向有关部门提出成立基金会的申请,具体的成立时间则要等到年底,该基金会的名字将以他父亲的名字“河仁”命名。完成之后,基金会将代替他行使福耀玻璃大股东的职责,而他将担任基金会的第一任理事长。
在曹德旺看来,参加各种慈善活动,这只是作为一个人起码的道德。“我的财富观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不是说钱多钱少,而是通过这些捐款,来证明我是标准的中国人。”
质疑
三大问题拷问“中国盖茨”
欣赏者称赞这是媲美比尔·盖茨的义举,质疑者则认为这是富豪的慈善作秀。
用价值约40亿元的股份成立慈善基金,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的决定令旁观者惊讶。欣赏者称赞这是媲美比尔·盖茨的义举,质疑者则认为这是富豪的慈善作秀,不排除包括避税在内的种种可疑动机。
■质疑1
变相掌握控制权
“基金会应该聘请专业人士打理。”部分人士质疑,曹德旺打算本人来管理基金会等于变相掌握控制权,捐与不捐毫无区别。不过,在新浪网对此事进行的民意调查中,支持的网友占到96.9%,也有2.2%的人质疑可能是作秀。
不过,也有人认为,由于基金会将代替曹德旺行使大股东职责,如果曹德旺本人没有控制权,对于福耀玻璃的经营来说将是一场灾难。
■质疑2
40亿是否有“水分”
同样存疑的还包括基金的运作模式。按照曹德旺的规划,基金会收益来源于股票的年底分红和在一定比例内通过高抛低吸运作投资股票。这也就意味着基金会将会从事一些股票投资。而曹德旺本人又强调,为了保证福耀玻璃股价稳定,基金会章程上将规定基金所持的股份比例必须是入股时的股份上下浮动10%,即该股权最大套现金额不到4亿元。
质疑人士表示,福耀玻璃2007年分红为每股0.5元,按照其2008年净利润下降幅度超过70%计算,分红所得收益并不多,而4亿元的股权投资收益更难有稳定保证,“与吸引眼球的约40亿元比起来,实际可用于慈善的资金并不多”。
■质疑3
官方是否认可方案
按照有关规定,民间组织团体的成立需要上报民政部门,在基金管理上也要由金融部门来监管,为此,方案能否运行成功还需要看有关部门是否能批准。
一位从事慈善工作的人对记者表示,由于曹德旺本人曾获得过民政部“十大慈善家”称号,估计民政部门放行的可能性很大,不过在基金管理上还是需要专业人士。
对话
金融危机促使成立基金会
曹德旺告诉记者,去年8月份他就向福建省慈善总会提出了申请。
“捐赠的想法在我创业时就有了。”曹德旺说,这样的捐赠行为在企业界有很多先例,“我非常佩服陈嘉庚、卡耐基,还有现在的巴菲特、比尔·盖茨。”
“我家人也非常支持我这种做法。”曹德旺告诉记者,去年8月份他就向福建省慈善总会提出了申请。
“同样是农民出身,凭什么有的全家人都买不起一套房子,而曹德旺他一人就可以拥有好几栋楼房。”曹德旺仿如置身事外地说。
“此次金融危机是分配制度不合理累积的结果,中国经济过分依赖出口,导致美国一打喷嚏我们就感冒。”
曹德旺认为,要应对金融危机,最重要的是解决分配制度。“让农民有钱,他们有钱了就会去买房子买汽车,需求一旺,企业效益就好了,员工收入也就提高,又去消费,这样整盘棋就活起来了。”曹德旺举例说。
“我们企业家也必须主动行动起来。”曹德旺说,正是这次金融危机促使他下决心捐赠福耀玻璃股份,成立慈善基金会。
人物
曹德旺身家65亿元
汶川地震,曹德旺就先后捐出了2000多万元。
曹德旺自幼家贫,14岁辍学。放过牛,卖过烟丝,贩过水果,修过自行车……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创业,成为“福布斯中国富人排行榜”中创业最早的企业家之一。
1976年福清高山镇异形玻璃厂(福耀玻璃前身)成立,曹德旺成为该厂的一名采购员。1983年,曹德旺承包该厂,第一年便实现盈利。
1986年,40岁的曹德旺开始转产汽车维修玻璃,当年曹德旺赢利70万元,挖到了真正的第一桶金。
1993年6月,福耀玻璃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这一年,福耀玻璃占有国内40%的市场份额。
2008年,曹德旺以65亿元身家位列胡润百富榜第102名。
曾被民政部评为“中国十大慈善家”之一的曹德旺在发家后乐善好施。汶川地震,曹德旺先后捐出了2000多万元。
反倾销胜诉第一人
2002年福耀玻璃大获全胜,赢得我国入世后的第一起反倾销案。
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不久,加拿大国际贸易法院向包括福耀玻璃在内的中国汽车玻璃行业发起反倾销调查。
为此,曹德旺成立专门的反倾销应诉办公室,并派出工作小组,参加加拿大国际贸易法院的公开聆听。
经过8个月的艰苦应诉,2002年8月30日,加拿大国际贸易法院裁定,来自中国的汽车玻璃在加拿大的销售不构成侵害。福耀玻璃大获全胜,赢得我国入世后的第一起反倾销案。
综合《北京晨报》、《东南快报》、《每日经济新闻》
个论
乐善好施不必问动机
不可否认,过去数年落马的各色富豪,多数都是当地的著名慈善家。也不能否认,很多企业在慈善的幌子下大搞市场活动,做一点好事就恨不得满世界发新闻。然而,“只要做的是善事,即使作秀也温馨”,这句话在当下的中国真的不是矫情与开脱。
当前的中国慈善,需要的不是审视,而是无数次喝彩;需要的不是鞭策,而是亟须加速的制度保障与行政绿灯。我们期待的是一个环境,它能让富豪们主动乐善好施而非迫于压力,它能让人在行善时的感受至少不输给购置香车豪宅,它能保证所有的善举都能获得尊重而非忽视,它能让慈善成为社会习惯。就这种期待而言,类似福耀玻璃这样的事例,我们需要起立鼓掌,哪怕是盲目的。
“中国盖茨”能否突破慈善瓶颈
慷慨的曹德旺能否成为“中国盖茨”,关键要看他这家正在孕育中的基金会,能否突破“中国式”慈善的现有瓶颈而面世。三年多来,慈善法数易其稿,但仍没有具体出台时间表。
目前,《公益事业捐赠法》、《红十字会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从多个角度和维度规范着慈善事业。涉及的法律法规数量多,并不代表着规范的质量高,相反,太多的“法律婆婆”往往使某一项事业成为弱势。所以,对曹德旺成立基金会的关注,更重要的是看这个新兴事物能否加速推进慈善法的出台。只有系统、完善、规范的法制环境,才能培养越来越多的“中国盖茨”,否则“中国盖茨”很容易成为一个特例。
上一篇 是便民之举还是“号贩子集团化”?
下一篇 村民选举防暴盾牌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