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意杂志社!

今天是 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飘扬在高甲山上一面不倒的旗帜

        “万万没想到,公路刚刚修到我们家门口,袁支书就离我们而去……”
         “更没有想到,那天袁支书劳累过度,从筑路工地回到家时柴刀鞘还没来得及解下,就与我们永别了” 。
         高甲山含悲,安兰人流泪。5月30日下午18时47分,1.7米个子的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永安乡安兰村党支部书记袁建斌,不惜将“血肉之躯”献给安兰人民,为自己的61岁画上了一个悲壮的令人叹服的句号。出殡之日,县乡领导到场,1300多名瑶族同胞从安兰村附近山道、工地、弄场放下手中的活儿,自发赶来为他送行,他们都深情地呼唤着自己心中的好支书:袁建斌,您一路走好!您是安兰人民心中一面不倒的旗帜,我们永远怀念您!
“我回到家乡,应该多为家乡办好事”
         1969年10月,血气方刚的袁建斌到昆明军区○二七三部队服役;1974年7月,袁建斌在绿色的军营里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5年3月,他从部队带着“五好战士”、“优秀士兵”、“三等功”等军功章和荣誉证书,高兴地复员回到祖祖辈辈居住于碗一块瓢一块的“九分石头一分土”山区家乡。虽然他头顶有许多光环,但是他不居功自傲,时时处处以一个军人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关心家乡群众疾苦,支持学校建设,赢得乡亲们的爱戴和拥护。1975年11月,在一片掌声中,他被推选为安兰大队革委会主任;1980年7月,他被推选为安兰村公所党支部书记;1999年12月,他针对村民分散居住在79个大小石山峒场的生活实际情况,在村委班子讨论会上大胆提出“山上种金银花和山葡萄,山下种猫豆和黄豆”的“靠山吃山”立体型农业产业结构模式,这一举动得到班子全体成员的拍手赞成,他自己掏钱跑县城买670多斤豆种,为节约钱,晚上他露宿街头屋檐下。终于实现“一年见苗二年见花果三年见增收”的目标,上千亩“特色经济”,使全村1700多群众人均现金收入从1999年的247.3元增加到2002年的518.6元,仅“特色经济”一项人均增加收入308.7元,群众尝到甜头后欢呼雀跃:“袁支书带头发展经济后,我们生活才得到改善!”
         有一年春节,乡里慰问袁建斌,送给他一床棉被,他主动捐给54岁的五保户袁建勋。多年来,群众对他的评价是:为人义气豪爽、办事公道、不徇私舞弊、关心群众疾苦。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过程中,群众得到实惠,威信较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005年7月,他到了退休年龄,恰好是村级换届选举的时候。可是,该村选民纷纷上书到乡党委、政府,强烈要求袁建斌继续留任村党支部书记,当时乡党委、政府派员征求袁建斌的意见,他说:“多年来,乡里信任我工作,我感谢你们的关心,但是我能力有限,村里面貌尚未改变,说实话,我辜负了组织的期望;现在我年老了,精力不足,自己应该让位给年轻党员同志担任,多为家乡办实事好事。”
         年轻党员袁建忠说:“是他培养和介绍我入党的,不久前,我还被乡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我有一种无比的自豪感。” 袁建斌既抓经济又抓党建,使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他通过上党课辅导,工作上给担子下任务,先后有26名合格青年团员入了党,有的已经成为村委干部的骨干力量。
         “既然乡亲和组织选择了我,我就要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几年前,英雄王任光不是说过,不干就不干,干就干好,让群众满意嘛。” 袁建斌留任后,他经常对他的妻子韦美荣讲这番话。
   “就是豁出这条命,也要把这条路拿下来!”
         “凝聚爱心团结互助改变贫穷落后旧面貌,倾注群力劈山开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翻开袁建斌的笔记本,这一句写得有些歪扭的对联就映入眼帘。对联表明志向,袁建斌就是一个言必行,行必果的人。
         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劣,都安素有“千山万弄”之称,因而瑶山无岭不有瑶。永安乡安兰村与板岭、拉仁、九渡等3个乡接壤,距离永安乡政府20多公里,距离都安县城70 公里,全部聚居着清一色的瑶族同胞。改革开放30多年来,安兰村还是个封闭的偏远小山村,水、电、路一直都没有得到解决,很多“绿色食品”的山货运不出山外,“靠山吃山”的优势得不到发展,农民增收缓慢,行路难一直阻碍着当地老百姓的经济发展。
         要想富,先修路。只有早一天修通公路,才能早一天脱贫致富。这一观念在安兰人的心中表现得犹为迫切。
         “村民到永安乡街上购买1包水泥才17元,运到安兰村部要开支运费5元,再从村部请人挑到连刀、小米、龙莫等队的运费就是26—30元,一包水泥从街上运到家就花去48—52元钱。真是‘猴子大过山’咧。”瑶族村民陆荣勤慢慢地给我们算这笔帐。农家要卖一头肥猪,请人抬到山外公路边要花200元工钱,还要请吃饭不算,养一头猪净亏200多元。听闻,无不令人咋舌。
         2007年2月,袁建斌趁春节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家过年时机,召集各队所有户主开会,讨论修建日江队至高甲队全长6公里的盘山公路,会上有的说:“悬崖峭壁多,投资太大,我们没有资金投入,难以修成。”有的说:“大部分是挖山炸石开路,我们人手少,上级又没有号召和投资,还是等下一辈子吧。”大家意见不统一,讨论会陷入了僵局。
         这时,袁建斌的老伴韦美荣站出来说:“为了下一代出入交通方便,我们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吧,如果大家不做,我们自己做,做得多少算多少,修得几米算几米。”于是,她毅然把自家的一只大阉羊卖掉,带头将卖羊款830元全部捐出来。接着,袁建斌召集袁建忠、袁安照、卢美年等20多名党员开碰头会,商议集资购买爆破物资的事情,再由各队队长组织村民筹款。
         在决定高甲山公路的修与不修的问题上,大家议论开了: “我们这里不通公路,养猪大了销售还要请人抬到山外,而且价格也比市场的低,太吃亏了,早该修建这条公路了啰。”连刀队的中年妇女袁秀贤在发表意见。
         全村群众基本形成共识后,集资修路的积极性高涨,会议结束后不到三天的时间,就筹到建设款7015.3元。
         为了筹到足够的修路款,袁建斌把9岁的袁柳雪上学途中跌下5米的山谷造成手臂骨折等等为事例,自己编了很多关于迫切修路的山歌,刻录成很多张光碟,寄给在外打工的本村青年进行宣传动员,在平果县务工的韦振金深受感动,立即捐款3000元支援修路。
         “就是豁出这条命,也要把这条路拿下来!” 袁建斌暗暗发誓,在安兰村,要修公路,必须劈山搬石头。首先是购买炸药、雷管。这可是严格控制的特种产品,必须经过层层报批,才能买得到。为此,袁建斌先后5次找到县、乡等有关部门,联络和沟通,他的诚心终于让他如愿地买到了炸药。
        “就是脱三层皮,也要劈山开路!”
         在道路修到日江坳时,有一处陡峭的山崖石头坚硬如铁,历来被当地人称为“猴见怕”的地方,如何爆破是令人头疼的问题。这事却难不倒袁建斌,他发扬“雄心征服千层岭,壮志压倒万重山” 的战天斗地精神,先用两个木梯连接起来用绳子绑紧后,由4名大汉帮忙一起架上山崖,然后他壮胆爬上陡峭的崖壁挖天然石缝,装上炸药引爆,总共花了整整7天时间才开辟出一道口子,村民都为他捏了一把汗。这块硬骨头终于被他啃了下来,经过村民平整拓宽成了宽4.5米、长17米的公路。为加快公路建设进度,他把他已经出嫁到别村成家的两个女儿和女婿也“请”回来帮忙,全家人投身到奋战公路建设劳动之中。
         村民蓝安全深有感触地说:“在修建日江坳到连刀队的1.6公里的公路当中,袁建斌参加打炮眼、抬石头、搬片石等样样都干,天天如此。他穿烂了9双解放鞋,瘦了7公斤。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脱三层皮,也要劈山开路,造福子孙后代。”他还说,共产党员就得向英雄王任光学习,干就干好,不能让群众长期受苦,生活在困难之中。
         在国家没有投入修路经费的情况下,袁建斌克服种种压力,实施诸葛亮“攻城计”,自己把30多年的烟龄戒掉,节约区区每天2元至4元的烟钱和从月工资中固定拿出180元来捐给修路购买材料,从而带动全村群众通过卖牛、卖羊、卖猪和外出打工,总共筹款3万多元购买雷管和炸药。每天施工人数达120多人,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从安业村日江屯至小米坳,终于建成了宽度为4至6米,长为1.6公里的四级路。解决了永安乡安业村包平屯、拉仁乡仁勇村和九渡乡九全村周边14个生产队,共180多户900多人的交通困难问题。去年国庆节,他们高唱瑶族民歌举行了通车典礼仪式。从此,安业村连山片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用品等告别了肩挑背驮的历史。
       “一定踏着足迹,建设美好家乡”
         袁建斌的精神就像一面党旗,在深山瑶胞的心中飘扬。“我们一定要踏着袁建斌开劈的道路,勇往直前,建设我们美好的家乡。”安兰队队长、共产党员袁安照用行动来证明诺言。在袁建斌处理完后事的次日,他就召开日江、小米、连刀等队的队长会议,决心把公路再从连刀队修到4公里远的高甲队,将受益范围从附近的3个队扩大到拉仁乡仁勇村、九渡乡九全村、牛平、牛塘等14个生产队,让受益的村民从1000多人增加到3000多人。
         袁建斌去世后,安兰村的群众化悲痛为力量,连日来,他们接过袁支书的钢钎铁锤继续奋战在高甲山上。在袁建斌的精神鼓舞下,安兰村的群众摒弃“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坚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群众推选连刀队长袁安照作为公路建设总指挥,接替袁建斌的一切管理和指挥工作。
         袁建斌的事迹传遍了永安乡的山山弄弄,在外面打工和读书的乡亲都纷纷往家乡捐修路款。记者看到:最新的三张捐款名单上写得密密麻麻:
         ——贵州省毕节学院2008级数学系学生卢华贵,家住九渡乡九全村,将勤工俭学获得1500元捐给购买炸药;
         ——在宜州市龙头猛矿工作的袁志德捐1000元给修路;
         ——广西大学学生会甘友前出资购买20包水泥,带领5个同学维修四季常流的高甲山上的泉水道路,方便群众施工用水……
         在筑路工地上,面对记者,连刀队青年农民韦修园放下手中的钢钎,噙着眼泪说:“我们山高弄深,环境恶劣。几年来,多亏村支部铺路、党员带‘路’、群众上‘路’,我们队通车后,我们队买了9辆摩托车,1辆微型面包车,我们村才变了样。袁建斌是我们村的主心骨,把实事办了一桩又一桩,把宽阔的公路铺到家门口,有了他的无私奉献,才有我们的今天。”
         夏风摧下哀思雨,白云绿山祭故人。高甲山的瑶胞们神情激动地高呼:袁建斌,你的精神将永远屹立在永安的天空,与乡亲同在,与战友同在,与大山同在!
         活着的人是否已经死去;死去的人是否仍旧活着。从自发汹涌前往送别的人群得到答案-——袁建斌是属于后者。他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优秀“村官”的典范。他的忘我精神将是一面永远飘扬在高甲山上不倒的旗帜,成为催人奋进的一股力量,为建设美好家园的人民群众留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付“催化剂”。人们将会受其精神鼓舞,不断前进,前进!
  
      (本刊记者卢艺化  通讯员 韦炳旺 周为民)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原海陆空退役首长考察团走进保定爱博中医医院、爱博中医康养小镇(福夡养老公寓)调研活动在保定市爱博中医院成功举办 5月28日上午9时,老首长们来到保定爱博中医医院,进行参观调研。前来调研的首长有 杨金凌 原市政府副秘书长卫生局长 原坦克六师团职 宋[全文]
    2023-06-19 16:03
  • 2007年1月底,震惊全国的安徽省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腐败窝案相继作出一审判决,阜阳中院先后三任院长尚军、刘家义、张自民被判入狱。记者日前赴阜阳调查获悉,尽管腐败窝案判决已经一年有余,但一些行贿者却毫发无损,仍然戴着买来的“乌纱帽”。 何涛就是其中一名行贿者,他曾连续向刘家义、张自民两任[全文]
    2008-06-10 17:08
  • 2007年7月,因任职广胜寺镇党委书记期间对黑砖窑事件负有领导责任,刚刚担任临汾市尧都区副区长两个多月的段春霞受到了党内严重警告和撤销行政职务处分。然而,段春霞被撤职还不到一年,又在未经公示的情况下,突然于今年3月被尧都区任命为区长助理。消息传出,当地一片哗然。公务员法及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全文]
    2008-06-11 21:33
  •   一、售楼者有恃无恐,购房者权益堪优“商品房预售制度取消了吗?买无证房有风险吗?”近日,几位购房者致电本报,称保定市区不少在售楼盘都没有预售许可证。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接连走访了保定市部分楼盘的售楼中心,一探究竟。   无证楼盘 遍地开花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原来印象中的楼盘售楼中心都改名了[全文]
    2008-06-11 23:29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 1998-2023 中国民意杂志社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17402号-2

技术支持:莲池区御之樱网络科技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