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意杂志社!

今天是 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公职人员,你的异常我在乎

         甘肃省人民检察院不久前正式出台了一份检察人员“异常行为”的管理办法。由于这是国内首个针对公职人员异常行为进行管理的办法,文件一经公开,迅即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专家认为,甘肃省检察机关这一举措是对现有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有益补充,释放出的积极信号值得关注。

 检察人员异常行为将受到“组织关照”

         记者在甘肃省人民检察院政治部见到了正式下发的《甘肃省检察机关检察人员异常行为管理办法(试行)》。这份文件把异常行为界定为检察人员在工作、生活、心理和待人处事方面的非正常表现。“我们也没有想到,这份文件的出台会引起这么大的关注。”甘肃省人民检察院政治部主任靳来舜说。
         根据文件规定,检察人员异常行为被分为4大类26种。在工作方面,包括将不宜公开的案情、工作内容随意透露给他人、对他人查办的案件格外关注且多方打探等9种;心理方面,包括思想消沉牢骚较多、经常流露不满情绪等4种。
         管理办法还将异常行为的关注范围扩展到了工作时间之外。办法规定:生活方面,包括经常超出个人或家庭收入水平进行高消费,购买高级轿车或多套住房等8种;待人处事方面,包括社会交往比较复杂,非工作关系经常与社会闲散人员或有劣迹人员来往等5种。“近年来检察机关一些人员出现问题后,有关负责人往往很吃惊:这个人平时工作还不错,怎么会出这个问题呢?暴露了日常监管的不足,值得反思。”甘肃省人民检察院负责人说,“我们也清楚地知道,无论是从全国还是甘肃看,社会上对检察机关执法作风、执法行为、执法能力、执法水平等诸方面都还有不太满意的地方,需要有所改观。”
         现有的检察官法、检察人员纪律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虽然对检察人员的职业操守和执法规范作出了规定,但多侧重于事后追究。一些严重影响检察人员形象、尚不构成违法违纪的异常行为,比如开警车出入酒店娱乐场所等,依靠现有法律法规无法约束。反腐倡廉关口前移,怎么移,移到哪里?人怎么管,队伍怎么带?这都需要有一个平台、载体。
         靳来舜说,2009年初,甘肃省人民检察院就考虑加强对检察人员尤其是一线办案人员、重点岗位人员的管理。多方调研后,2009年3月,办法正式进入草拟阶段。为使办法更具可操作性,甘肃省人民检察院政治部征求了17个市州检察院和省检察院24个部门的意见,经多次讨论修改,并经2次党组会和1次检委会讨论,才最终定稿。

管理办法将对异常行为“软硬兼施”

         文件一经出台,就引起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全国各省市检察机关的关注。甘肃省人民检察院政治部近来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将有关反响向最高检汇报,同时应付不断接到的各省市检察机关电传有关文件的要求。
         管理办法规定,检察机关各部门负责人发现检察人员异常行为,要逐级汇报,根据客观、审慎、公正、求实的原则,对有异常行为表现的,要通过谈心谈话等方法,弄清原因,及时提醒、教育和引导其化解和纠正。除了软措施,对有异常行为表现、一时难以纠正且在重要部门或关键岗位的,也有硬招数:视情况采取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学习、培训等方式,加以约束和控制;如果检察人员的异常行为已违反党纪政纪和检察纪律,报分管领导或检察长批准后,交纪检监察部门调查处理。
         近年来,有关部门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强化对公职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8小时之外言行的监管。从实际操作效果看,这些要求往往流于形式,甚至经常因涉嫌干扰隐私遭受非议。甘肃省人民检察院认为,制定异常行为管理办法的意义就在于填补前期预防和事后处理间的空当,最大限度减少干部贪腐行为对国家、公众利益的侵害。
         目前,公众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文件是否能够有效执行贯彻上。政治部相关人员说:“这也是我们的关注点之一,从制定文件至今,我们一直在考虑文件如何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在了解异常行为的渠道上,甘肃省检察院目前已经明确要求加强与检察人员家属的沟通,每季度或半年有重点地向家属通报检察人员在单位的工作、作风纪律和加班、出差情况,听取家属的意见建议。同时,还将通过发放征求意见和上门走访的形式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听取社区对检察人员的评价反映,掌握检察人员廉洁自律和社会交往等情况。甘肃省人民检察院负责人表示:“尽管有一些检察人员有意见,认为监管措施过多、干扰个人工作生活,推行有一定阻力,但我们也要坚定地把这项工作进行下去。”

公众期待异常行为管理办法有效防腐

         南京市江宁区房管局原局长周久耕因为网友拍到其抽“天价烟”、戴名表,最终进入纪检监察视野。从近年来国内发生的一些腐败案件看,绝大部分公职人员在违法犯罪行为被追究之前,都有超出实际能力高消费、言行严重失范等异常行为。“毋庸置疑,甘肃省检察机关探索的异常行为管理办法,是在现有预防腐败和事后惩治之间的有机联结,是预防腐败的有机组成部分。”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张谦元说。
         张谦元认为,从长远来说,对检察人员异常行为的管理,调动了部门内部和公众两支力量来参与对检察人员的监督,其警戒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同时,从异常行为角度加强对检察人员的监管,突破了以往以8小时内外来界定监管措施的概念范畴,在事前预防腐败上是积极有益的探索。
         对备受关注的隐私权问题,甘肃光明律师事务所律师孙志俊表示,公职人员掌握着公权,其异常行为绝不仅仅是关系个人生活的小节,而是容易被一些别有所图人员利用的大问题,是关系所在地方、部门廉政建设的大问题。甘肃检察机关确定的到社区上门走访等了解检察人员8小时之外情况的办法,出发点是保障其手中的职权能够为民所用,并不涉及隐私权问题。他同时表示,对异常行为的关注和处理要以充分的调查为前提,不能因为操作不慎而影响正常工作秩序、干扰正常工作。
         目前,甘肃省各级检察机关正在学习和制定各自贯彻办法的细则。专家表示,对异常行为的监管释放了检察机关自我强化廉政建设的积极信号,但这一措施能否长期取得效果仍需要实践检验。

                   相关链接
检察人员4大类26种行为可认定异常

         工作方面:工作不认真,精力不集中,经常发生差错,拖沓散漫,甚至贻误工作;经常迟到早退或请假,工作时间内不假外出、脱离岗位;经常无故不参加集体学习、培训、文体活动等;工作中情绪出现反常,接待上访和外来办事人员不耐烦、耍态度;将不宜公开的案情、工作内容,随意透露给他人;对他人查办的案件格外关注;非因工作需要,经常在办公场所接待无关人员;经常驾驶公车办私事;其他异常表现。
         生活方面:超出收入水平进行高消费;个人生活不严谨;从事与本人及家庭实际收入不相符的大额投资活动;经常借贷他人钱物,不及时归还,引起债务纠纷;在娱乐活动中有变相赌博行为;饮酒无节制,影响身体和工作;开车不遵守交通规则,造成不良影响或被媒体曝光;其他异常表现。
         心理方面:精神萎靡不振,影响正常工作;思想消沉,牢骚较多;喜欢打听和传播小道消息,有意无意搬弄是非,影响部门和同志间的团结;其他异常表现。
         待人处事方面:社会交往比较复杂,非工作关系经常与社会闲散人员或有劣迹人员来往;崇尚“哥们”义气,法纪观念淡漠;组织观念、集体观念较差;因故受到组织处理后,不能正确对待,情绪抵触;其他异常表现。
                                             据《检查日报》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原海陆空退役首长考察团走进保定爱博中医医院、爱博中医康养小镇(福夡养老公寓)调研活动在保定市爱博中医院成功举办 5月28日上午9时,老首长们来到保定爱博中医医院,进行参观调研。前来调研的首长有 杨金凌 原市政府副秘书长卫生局长 原坦克六师团职 宋[全文]
    2023-06-19 16:03
  • 2007年1月底,震惊全国的安徽省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腐败窝案相继作出一审判决,阜阳中院先后三任院长尚军、刘家义、张自民被判入狱。记者日前赴阜阳调查获悉,尽管腐败窝案判决已经一年有余,但一些行贿者却毫发无损,仍然戴着买来的“乌纱帽”。 何涛就是其中一名行贿者,他曾连续向刘家义、张自民两任[全文]
    2008-06-10 17:08
  • 2007年7月,因任职广胜寺镇党委书记期间对黑砖窑事件负有领导责任,刚刚担任临汾市尧都区副区长两个多月的段春霞受到了党内严重警告和撤销行政职务处分。然而,段春霞被撤职还不到一年,又在未经公示的情况下,突然于今年3月被尧都区任命为区长助理。消息传出,当地一片哗然。公务员法及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全文]
    2008-06-11 21:33
  •   一、售楼者有恃无恐,购房者权益堪优“商品房预售制度取消了吗?买无证房有风险吗?”近日,几位购房者致电本报,称保定市区不少在售楼盘都没有预售许可证。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接连走访了保定市部分楼盘的售楼中心,一探究竟。   无证楼盘 遍地开花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原来印象中的楼盘售楼中心都改名了[全文]
    2008-06-11 23:29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 1998-2023 中国民意杂志社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17402号-2

技术支持:莲池区御之樱网络科技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