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邯郸讯 近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报道了武安市教育局原局长冯云生“免职当夜突击调动上百农村教师进城”,网上更有传言“在办理这些调令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腐败行为,而且形成了比较一致的价码,安排1人要价5万元至10万元……”在社会广泛关注下,河北省、邯郸市及武安市给予高度重视,邯郸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等部门均派人调查或以其他方式过问此事。武安市纪委、组织部已成立了联合调查组展开深入调查,初步认定3大问题。武安市委书记王俊祥表示,将严查此次事件反映的违纪违规及权钱交易等问题,一查到底,绝不姑息,并尽早公布事件真相。
调动共涉及教师253人
调查组初步调查掌握了此次调动教师主要过程。
8月16日,武安市教育局组织申请进城的151名教师试讲,其中的111人随后调入城区初中、小学及幼儿园;
8月18日,根据试讲成绩,时任教育局局长的冯云生,确定了调动人员名单,并向该局人事科长交代了办理调动事宜。
8月19日上午上班后,教育局人事科开始开具调动通知书,至当日19时30分左右,人事科对253名调动人员全部开具了调动通知书。
8月19日21时左右,武安市委有关领导到教育局宣布人事调整前,已有5名教师取走了通知书。
8月20日上午上班后,教育局人事科为避免有关教师领取通知书影响机关办公秩序,将办公场所移至武安市第五中学。当日上午,调动人员基本将调动通知书领取完毕;下午,调动人员将原单位出具的财务清单陆续交回,教育局人事科对交回清单的人员随即开具了介绍信,到20日22时许,调动教师将介绍信领取完毕。
事后调查显示,这次调动教师253人,其中从农村学校调入城区学校137人,包括调入城区高中26人,调入城区初中42人,调入城区小学、幼儿园69人。农村学校之间互调77人。城区学校互调28人。由农村学校调入直属单位11人。
记者了解到,目前这些教师都已经在新的岗位上正常工作。
据联合调查组介绍,武安市教育局每年教师调动主要是调入编制有空缺的学校,大都在暑假期间进行调动,今年也不例外。
2005年,武安市建设市一中新校区,由原来的20轨扩展为40轨,按编制测算,需配置教职工687人,2008年缺教师128人。2006年,原市一中校区改为市十中,按编制测算,2008年尚缺教师191人。两所学校共缺教师319人。2009年暑假,两所学校调入教师26人,新分配毕业生77人,但目前仍存缺教师情况。
另外,2007年,武安市教育局调动教师434人,其中从农村调入城区221人;2008年调动教师400人,其中从农村调入城区180人。但目前,武安全市教师仍然缺编,市区学校更缺编。
初步认定存在3大问题
据了解,8月19日下午,武安市对一批干部进行任免。为避免干部交接过程中出现突击进人、突击调动、突击花钱等问题,当日19时到22时,武安市相关领导到财政局、交通局、人事劳动局、教育局、卫生局等5个重点部门宣布了人事任免决定,并要求新任领导立即到位、迅速交接、立即开展工作。在教育局宣布的时间约为当日21时左右,此前对这次人事调动是严格保密的。
据了解,联合调查组9月16日下午开始对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取证,初步发现教育局此次调动教师存在三大问题。
一是违背组织原则,个人决定重大事项。这次教育局调动教师人数达到253人,理应提交局领导班子集体研究讨论决定,但目前了解的情况是,当时没有开会研究。
二是违背组织要求,违反干部交接纪律。在市委有关领导宣布教育局主要领导调整,强调严守人事财经纪律时,教育局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均在场。但在宣布的次日,也就是8月20日,教育局人事科有关人员在没有征得新任局长意见的情况下,仍然与往常一样允许调动教师领取通知书,并开具介绍信派遣到新单位上班,明显违背了组织要求和干部交接工作纪律。
三是教师调动过于集中,存在择机突击调动问题。
武安市委书记王俊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背后是不是存在钱权交易等问题,纪委和组织部还在调查,一旦查出问题,绝不姑息。”
上一篇 威县82名教师的“被捐款”全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