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意杂志社!

今天是 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中国城市交通,首都成“首堵”?

         首都北京被戏称为“首堵”,成
         为一个令人无奈的话题。它表达了
         北京的堵车之痛,更有令人琢磨的         言外之意:全国许多城市存在堵车之症,“堵城”之中,北京属于“首堵”。
         实际上,北京一直艰难地寻求突围之路,环路、立交、地铁、快速公交、公交低票价、“单双号”限行……北京为堵车问题开出一张张药方。药方不能说无效,而无法回避的现实是,北京街头依然堵车,尤其是上下班的高峰期。北京求解堵车问题,需要新的思维。
         与此同时,全国许多城市紧紧盯着北京,北京如何修路,如何解决堵车问题,成为他们决策的参考,甚至成为他们前进的方向。有的人甚至担忧,“首堵”的今天,会不会成为其他城市的明天?面对如潮的拥堵问题,中国城市该如何面对?
从一位的哥的感受说起
         “我在北京开出租车已经5年了,一年比一年堵。上下班高峰期堵得厉害,其他时间也堵。尤其是星期五下午,有车的人要出去,路上的车简直走不动”,北京出租车司机陈殿东提起堵车问题,肚子里有许多话要说,“现在实行限行,每天限行两个号(指车牌照尾号),路上的交通还是这样。”
         陈殿东天天奔波在北京街头,目睹了北京交通的变化。与许多司机一样,他思考过北京堵车的原因,却看不到解堵的希望:“现在北京的车太多了,而且一天比一天多,每个星期都要增加1万辆车。怎么办?去修路?扒了房子去修路?北京的路已修得够好了,在世界上也是很好的。”
         首都北京被戏称为“首堵”,陈殿东当然知道这一说法。他认为,北京成“首堵”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北京的车太多了,道路快成了停车场,如果交通堵得更严重了,连现在的限行措施也不行,只能实行单双号。
         据北京媒体报道,10月19日至10月25日,北京市一个星期内净增机动车近1.2万辆,而且连续7个星期高速增加,每周净增机动车超过1万辆。 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391.1万辆,媒体报道时称,“城区道路趋于超饱和的状态”。
         北京的车是否太多了?与国际大都市相比,北京人均拥有汽车量并不多,美国每100个人汽车拥有量达80辆,日本是50多辆,欧洲是40多辆。
         北京的路是否太少了?来自权威人士的分析称,不能说北京的路不够,北京的城市环路水平可谓世界第一。环路加上放射性高速公路、快速联络道,构成了北京整个快速道路网络。
         路车矛盾中,限制购车的声音传开。对此,北京市交通委官员分析目前的车政时认为,从经济发展的需求看,近期北京不会出台限制购车的政策。
         当然,政府对堵车问题并没有坐视,北京市似乎在寻找着另一条解堵之路,这就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北京市目前的公交车票已经很低,票价低到划卡两毛钱就可坐一次车(学生卡,普通卡每次4毛),这在全国是破天荒的,巨大的财政支持,显示出政府解决交通问题的决心。实行低票价的同时,智能交通、快速公交线等在北京市区发展。
         此外,北京正大力建设地铁。从2009年至2015年,北京将开通18条轨道交通线路,日均客运量达900万人次,与现在相比增加2倍以上。看得出,公交、地铁将成为北京解堵的两大法宝。这些法宝能否解决交通问题,不仅需要专家的论证,更需要实践的检验。
“车增路增”模式走到尽头
         北京堵车问题不是现在才有,也不是靠努力现在就能解决。同时,现在既不是北京交通最差的时期,也不是北京交通最好的时期。北京交通之所以引起记者的关注,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北京的路已成为世界上的“好路”,而且没有太多空间增长,而车一直在增多,北京未来的交通之路如何走?
         很长时间内,北京市不断地修路,车多了,路堵了,就扩路修路,“车增路增”。路口容易堵,就多修无信号灯控制的高架路、立交桥。这些举措确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一座立交桥修好了,路口的堵车问题马上就可以解决。修了二环修三环、四环、五环、六环,城市交通如摊大饼一样,由一圈一圈的环路构成。
         北京发展到目前,堵车问题仍没解决,路似乎永远满足不了车的“胃口”。北京市汽车的发展很能说明问题。北京汽车保有量从1辆达到100万辆,用了48年;从100万辆到200万辆,用了6年半时间。从200万辆到300万辆,用了3年9个月。预计到2009年底,北京的汽车保有量将达到400万辆。
         据预测,到2015年北京机动车可能会达到550万辆。这是一个抽象的数字,人们难以一下子理解它的含义。换一种说法,北京机动车在200多万辆的时候,街头常常发生大面积堵塞。而现在,汽车的数量达到近400万辆,道路并没有增加多少。
         修路解决不了堵车问题,“车增路增”模式走到尽头。汽车社会、汽车进入家庭的声音未变,但城市交通无法靠私家车支撑,这是必须面对的现实。目前,北京市着力发展公交、地铁,北京想用公交与路上的汽车竞争,用超低的票价、更舒适的空间、更快的行驶速度(如快速公交),与路上的汽车争乘客。地铁建设也是这样,让人们以更快的速度出行,在超大规模的北京市区,地铁对远程乘客将有更大的吸引力。
         此外,北京市政府手中的一大法宝是限行,这条举措源于奥运经验。后奥运时期,北京道路限行措施虽多次调整,限行的手段并没有改变。目前,北京市在星期一至星期五的时间里每天限行两个号(车牌尾号)。随着车辆的迅速增多,如果道路交通变得拥堵不堪,政府完全有可能采取单双号限行措施。
新思维助力“首堵”突围
         低票价公交、地铁与路面汽车的博弈中能否取胜?单双号限行是否汽车发展的必然结果?“与东京相比,北京的汽车保有量并不多,路况也不错,但东京没有实行单双号,没有尾号限行措施,路面没有严重的天天堵车问题。而北京为何会堵车?”非常关注北京交通的北京康达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庄说,“我分析认为,是北京人的公共交通意识不够。有车的人出门就想着开车,在市里本来坐公交很方便的路,他也开车前往,这就是公交意识差。解决北京的拥堵问题,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北京也在大力发展公交,李庄则表达了自己的担心:即使公交车的票价再降,人们会不会主动乘坐公交车。如果人们以开车为风气,而路上的车又多,不仅堵住了汽车,而且会影响公交车的出行。与其让人们在无序的堵车痛苦中慢慢地选择,不如政府主动采取措施。
         李庄认为,提高市民的公共交通意识,应该从公务员开始,政府首先出台措施限制公务用车上路,政府公务员在市里办事、开会、送文件,应该提倡乘坐公交车出行,限制公务车出行。政府官员应带头乘坐公共交通上下班。如果包括官员在内的公务员队伍形成乘坐公交之风,整个社会的公交意识肯定会增加。
         公务员乘坐公交成风气了,普通市民乘坐公交的风气会慢慢形成。只有这样,市民才会自愿乘坐公交车,而不是一肚子怨气地不情愿地被迫坐公交。北京交通的一个理想状态是,城市不用限制单双号行驶,人们在市里办事多数自愿选择乘坐公交车,只有到郊外去,或者其他确需用车的情况时,人们才去开车。
         北京市近期暂不会限制购买汽车。“限购”之说刚平息,网上又有这样一种说法,“鼓励买车,限制用车,”许多网友对这样的观点进行攻击,买车要是不用,那买车干什么?记者发现,抛开网友的激动之情,“鼓励买车,限制用车”并非一点道理也没有。比如现在实行的单双号措施,实际上也是对汽车使用的一种限制。问题的关键是,如何“限制用车”?限制私家车上路?限制到某一路段行驶?还是限制使用时间?是市民主动少开车不开车,还是市民被迫、不情愿地停驶。
         有人还认为,北京堵车的另一个原因是,北京的出租车太多,出租车每天在路上的时间长。对于这样的观点,出租车司机陈殿东不太同意,“北京现在大概有出租车6.7万辆,出租车每天在路上的时间确很长。我们没办法呀,我开出租车要掏份儿钱、油钱,每天在路上跑8小时可能还不挣钱,要跑12个小时以上。不过,出租车不是堵车的原因。现在北京还有黑出租车,一些三轮也很影响交通。”
“首堵”如何突围,影响中国城市
         北京如何修路,在全国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现在,北京市修到六环路,全国许多城市依然在照搬这样的发展思路,城市里修了二环修三环,高架路、立交桥一天天增多。
         如何评价修环路问题?从目前的城市发展来讲,这样的城建思路还不能否定,它对中国城市发展无疑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国外一些大城市却没有太多环路,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依然很好,交通没有大的堵塞。
         有媒体曾采访北京市交通部门一名退休官员,“北京的环路结构交通体系常被人形容为‘摊大饼’,许多人认为这才是北京交通问题的根源所在。您怎么看?”得到的回答是,“我也经常听到这个观点,也很长时间思考过这个问题。在国外不是很重视环路的建设,他们比较重视放射路的建设。我们国家有我们国家的国情……说‘摊大饼’也没有错,但它是历史形成的,只有因势利导,最大限度发挥环路在城市道路网中的作用。”
         北京的建设在慢慢经受着历史的检验。其他城市选择什么样的城建模式,在城建中有无其他更好的选择,这不仅需要政府官员的智慧,也需要专家学者的深入研究。
         现在,堵车问题不仅于北京存在,在全国许多城市不同程度地存在。北京“首堵”如何突围,如何解决堵车问题,也将对中国其他城市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原海陆空退役首长考察团走进保定爱博中医医院、爱博中医康养小镇(福夡养老公寓)调研活动在保定市爱博中医院成功举办 5月28日上午9时,老首长们来到保定爱博中医医院,进行参观调研。前来调研的首长有 杨金凌 原市政府副秘书长卫生局长 原坦克六师团职 宋[全文]
    2023-06-19 16:03
  • 2007年1月底,震惊全国的安徽省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腐败窝案相继作出一审判决,阜阳中院先后三任院长尚军、刘家义、张自民被判入狱。记者日前赴阜阳调查获悉,尽管腐败窝案判决已经一年有余,但一些行贿者却毫发无损,仍然戴着买来的“乌纱帽”。 何涛就是其中一名行贿者,他曾连续向刘家义、张自民两任[全文]
    2008-06-10 17:08
  • 2007年7月,因任职广胜寺镇党委书记期间对黑砖窑事件负有领导责任,刚刚担任临汾市尧都区副区长两个多月的段春霞受到了党内严重警告和撤销行政职务处分。然而,段春霞被撤职还不到一年,又在未经公示的情况下,突然于今年3月被尧都区任命为区长助理。消息传出,当地一片哗然。公务员法及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全文]
    2008-06-11 21:33
  •   一、售楼者有恃无恐,购房者权益堪优“商品房预售制度取消了吗?买无证房有风险吗?”近日,几位购房者致电本报,称保定市区不少在售楼盘都没有预售许可证。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接连走访了保定市部分楼盘的售楼中心,一探究竟。   无证楼盘 遍地开花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原来印象中的楼盘售楼中心都改名了[全文]
    2008-06-11 23:29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 1998-2023 中国民意杂志社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17402号-2

技术支持:莲池区御之樱网络科技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