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意杂志社!

今天是 2025年05月02日 星期五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多国高官“织围脖”笼络民心

  “不玩微博你就落伍了!”如今最时髦的人际交往方式仿佛就是“织围脖”了。据称,微博网站“推特”每天平均能产出6500万条微博。这么算下来的话,全世界每天的微博产量恐怕数到“兆”也数不完。“丁零零,丁零零,卖鸡蛋的按门铃了”,“我的任务就是让英国经济增长,增长,增长”,“你无法知道这是怎样一种享受”,这些都是每天上兆级微博中的“微小尘埃”,可博主却大有来头———像小主妇的那位是德国总理默克尔;“工作狂”是英国首相卡梅伦;陶醉的享受者则是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有媒体统计,目前有6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开了微博。他们看上去倾诉欲强烈,大有要舍弃新闻发布会的架势。有人说,虽说这些平淡的话让领导人像个“话痨”,但也确实变亲切了;也有人说,这些微博十有八九出自其助手,领袖们只不过是找到了一个笼络民心的新阵地;但也有人说,管那么多干嘛,领导人都“织围脖”了,我们还是尽情享用这个伟大的“新民意时代”吧。
不少政要都是“微博控”
  经常和俄罗斯总理普京一起出现在滑雪场的总统梅德韦杰夫今年将有一位新玩伴———本月初刚卸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的施瓦辛格。施瓦辛格在微博网站“推特”上得到梅德韦杰夫的祝福时发出邀请说,“迫不及待想再次见到你,(我们)滑雪怎么样?”梅德韦杰夫随即在“推特”上回应说,“施瓦辛格,谢谢。我们意见一致,我会记得。我们肯定会找到时间。”
  自从去年6月开通微博之后,这样的交流已成为俄总统工作方式的一种。曾热衷于在博客上向民众讲述治国理念和生活感悟的梅德韦杰夫,如今“转战”微博。在其开设个人账号的半天内,访问量就超过1.5万次,“粉丝”也以每天800名左右的增速迅速达到20万人。但这还是比不上拥有620万“粉丝”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如《环球时报》记者的一位美国同行所说:“这是因为奥巴马比谁都清楚,让全球620万关注者直接听到自己的声音,要比由各路记者经各种语言翻译转述,来得迅速和可控得多。”
  被英国媒体称为“微博控”(某某控为网络用语,指特别热衷某一事物,编者注)的该国首相卡梅伦也深谙此理。他新近发布的一条微博称:“英国的经济2010年有所好转,但2011年绝对不能乐观”。这引得不少媒体跟进分析,首相选择在微博上发表这样的看法究竟用意何在,看似是在为自己新一年的工作找好台阶。但不论目的是什么,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随机采访的几名伦敦人都表示,首相利用微博说说对新年发展的看法着实是很不错的方式,因为人们已经厌倦了规规矩矩的新闻发布会。
  微博似乎改变了政客们高高在上的冰冷形象。德国总理默克尔被冠以“微博铁娘子”的称号,但事实上,她的微博留给记者的更多印象是“女政治家的温情生活”,其中既包括“消息:不能被维基解密击败!”这样的励志宣言,也包括“今天我很累,其实总是这样”的小抱怨,而像“今天我买了烤箱的燃料”、“所有礼物都包装好了”这样的生活动态,让人觉得默克尔和其他家庭主妇好像也没什么区别。去年10月,梅德韦杰夫一条评论俄罗斯在欧洲杯预选赛中与马其顿比赛的微博出现了笔误,之后却被网民到处转载。俄文版《福布斯》评论说,因为这让人觉得总统并不仅仅是一名官员,而也是个普通人。
  更有趣的是,微博也透露了各国政要间的微妙关系和他们的一些小心思。美俄交情不够好吗?奥巴马和梅德韦杰夫却在微博上互为“粉丝”。加拿大总理哈珀不但是梅德韦杰夫英语微博的关注者,还是其德语微博的“粉丝”。可对于邻居奥巴马,哈珀却不是其微博关注者。而在哈珀自己的微博上,关注他的外国政要只有卡梅伦和梅德韦杰夫。拥有12380名“粉丝”的默克尔关注的微博数目为“0”,看起来她对于别人在说什么没多少兴趣。
“数字民主”作用备受质疑
  微博只是政客们的一个新玩物,在这之前,同样基于网络技术的个人网站、博客等就已经成为政坛工具。爱好高科技的默克尔在得到“微博铁娘子”称号前,还曾被称为“博客总理”、“播客总理”和“Facebook总理”。博客老手梅德韦杰夫也将网络日志称为“必不可少”的沟通渠道。德国民意调查机构福萨近日的数据显示,在德国政府高官中,超过2/3的人经常使用网络工具。其中,经常使用社交网站“脸谱”的近60%,约30%的人使用“推特”,另外还有视频和网络相册等服务。但75%的政客认为,微博这种能够实时交互的方式对政治家来说尤其重要。
  德国政客马丁·斯塔德尔梅尔把微博称为“政府的听证会”。德国《时代》周报则说,微博是政客们新的代表处和决策者的耳朵。据记者了解,德国各大政党纷纷推出微博使用指南,以促进政府各部门官员与民众间的沟通。英国政府从2009年7月28日开始,每天向内阁大臣们发布2至10条微博信息,有时每两条消息发布的间隔只有半小时。《芝加哥论坛报》题为“政治家使用推特人数激增”的文章戏谑2008年美国总统候选人麦凯恩说:“麦凯恩开始用推特了!别担心,他很好,没有神经失常。作为一个曾被公开嘲笑不会使用电脑的政客,他显然下定决心,要在科技浪潮中叱咤风云了。”文章称,美国几十名国会议员已经做了同样的选择,并以小时甚至分钟记录自己的活动。德国政治传播专家诺尔认为,微博是一种“数字民主”,虽然通过互联网无法消除政治上的负面影响,但能起到避免疏远的作用。
  “可是恕我直言,有些想法值得用点儿更贵重的方式交流吧,”《芝加哥论坛报》一文的作者表示,试想富兰克林·罗斯福在发表著名的演讲前发出微博———“在国会山,冷,5分钟后要讲话……”据俄文版《福布斯》网站报道,俄罗斯的IT专家给梅德韦杰夫的iPad设计了一个“移动总统办公室”系统,他曾有一次通过该系统给当时就在身旁的助理德沃尔卡维奇发送“快点工作”的要求,但后者似乎没有收到。梅德韦杰夫不得不让自己的助理去户外,以便能接收到信息。事后德沃尔卡维奇解释说,当时他的无线网络处于关闭状态。《福布斯》评论说,梅氏的这些做法使他看上去更像个嬉皮士,而不是国务活动家。
  美国《华盛顿邮报》称,马里兰州立大学分析国会议员们发布的6000多条微博得出的结论是,大部分政治家在利用微博兜售自己。因为80%政客更新的内容都只有两类:关于自己的新闻报道或者自己行程的汇报。相比之下,政客只花约7%的时间与公众互动。此前,英国《经济学家》杂志也表示,当大部分政客说使用微博是想与选民交流时,这多半是出于礼貌的话。加拿大总理哈珀3年前就开通了微博,但他并不是一个勤快的“围脖编织者”,刚开通的2008年几乎天天都更新,现在却几天才发一条。虽然内容从披露加入F-35战斗机研制计划到祝贺棒球明星沃托获奖,但加拿大《蒙特利尔观察家报》批评说,每条都像干巴巴的行程表“味同嚼蜡”,而且许多都是助手打理的。
  俄版《福布斯》网站评论说,“推特”对政客来说是个新阵地,与传统的博客有着明显区别,但如果顽固刻板的政治家们企图借此证明自己“做好准备接受现代化”,那这些人注定要栽跟头。
微博是颗危险的政坛炸弹
  当政客们利用微博笼络人心还是一厢情愿的时候,微博带来的麻烦却已经让一些人叫苦不迭。英国工党党魁埃德·米利班德还是环境大臣的时候,他微博上的6664名“粉丝”收到一条据称来自米利班德的短讯,写着“大家好,我的性生活越来越长,越来越好了。”随短讯一起发布的还有一张他微笑的照片,令民众愕然。实际上,发布这条信息的并不是米利班德,而是有人利用网站技术漏洞盗用了他的登录密码。而上个月,英国威尔士地方议会议员彼得·布莱克向中央政府教育部副大臣蓝顿·安德鲁表示道歉,因为他之前在微博上大骂这位副部长是个“白痴”。英国《每日电讯报》转述网民的评论称,微博这样的新媒体在英国政坛就是一颗危险的炸弹,不知何时就会被引爆。英国首相卡梅伦也曾表示,自己发每一条微博都是慎之又慎,唯恐指间一不小心就犯了什么错,让整个内阁班底受连累。
  力挺微博的梅德韦杰夫也没能幸免,申请两个“推特”账户竟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政治猜测。梅德韦杰夫的第一个“推特”账户是“俄罗斯克里姆林宫”,主要由总统新闻处负责。5个月后,他又开通了自己亲自负责的第二个账户“俄罗斯梅德韦杰夫”。“德国之声”据此猜测说,“俄罗斯克里姆林宫”与梅德韦杰夫没有关系,是否说明2012年俄总统将是另外一个人?最近,越来越多网络写手还在微博上以政治家的名义讽刺和恶搞这些官员。“俄杜马议员阿列克谢·欣什坦”在梅德韦杰夫的“推特”上留言挑拨俄白总统间的关系,被梅德韦杰夫给予坚决抨击。但事后才知道,这位“欣什坦”其实是个冒牌货。
  俄罗斯政治与社会学家布尔马托夫说,这些微博丑闻的根源在于,网民们很难分清发布者究竟是官员本人,还是其新闻处代办,或者甚至是自动转载新闻的机器。如果官员不能认清自己扮演的角色,那么网民也无法确定应当如何对待这些角色。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贾庆国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各国领导人争相开微博是与时俱进的表现,但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更多是摆出愿意了解民间疾苦的姿态。与官方消息相比,确实可以获取从民间传达的第一手资料。当遭遇突发事件时,也可以通过微博第一时间发出声音,从而掌握主动权,避免被动遭舆论狂轰滥炸。但作为外交工具作用有限,因为外交活动涉及的问题多而杂,不是微博上的短短一段话能“摆平”的。这也就决定了它不可能取代传统外交。而微博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的特点也要求政客们必须要想好了再说。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原海陆空退役首长考察团走进保定爱博中医医院、爱博中医康养小镇(福夡养老公寓)调研活动在保定市爱博中医院成功举办 5月28日上午9时,老首长们来到保定爱博中医医院,进行参观调研。前来调研的首长有 杨金凌 原市政府副秘书长卫生局长 原坦克六师团职 宋[全文]
    2023-06-19 16:03
  • 2007年1月底,震惊全国的安徽省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腐败窝案相继作出一审判决,阜阳中院先后三任院长尚军、刘家义、张自民被判入狱。记者日前赴阜阳调查获悉,尽管腐败窝案判决已经一年有余,但一些行贿者却毫发无损,仍然戴着买来的“乌纱帽”。 何涛就是其中一名行贿者,他曾连续向刘家义、张自民两任[全文]
    2008-06-10 17:08
  • 2007年7月,因任职广胜寺镇党委书记期间对黑砖窑事件负有领导责任,刚刚担任临汾市尧都区副区长两个多月的段春霞受到了党内严重警告和撤销行政职务处分。然而,段春霞被撤职还不到一年,又在未经公示的情况下,突然于今年3月被尧都区任命为区长助理。消息传出,当地一片哗然。公务员法及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全文]
    2008-06-11 21:33
  •   一、售楼者有恃无恐,购房者权益堪优“商品房预售制度取消了吗?买无证房有风险吗?”近日,几位购房者致电本报,称保定市区不少在售楼盘都没有预售许可证。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接连走访了保定市部分楼盘的售楼中心,一探究竟。   无证楼盘 遍地开花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原来印象中的楼盘售楼中心都改名了[全文]
    2008-06-11 23:29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 1998-2023 中国民意杂志社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17402号-2

技术支持:莲池区御之樱网络科技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