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会木匠手艺,家里又种着地,种着冬枣,黄骅市常郭镇街西村的王花松一家曾经富足、幸福,其乐融融。但是,前年在北京遭遇的一场车祸却让这个家庭从此陷入了一场至今未醒的噩梦:王花松被撞致残。在北京一家法院做出肇事车车主和司机赔偿王花松50余万元的判决后,王花松又遭遇到一个永远看不到尽头的“执行黑洞”,至今分文未见。“都说老百姓得相信法律,可对我们来说法律又有什么用呢?”日前,王花松的妻子张金凤向记者如此表达了这一家 人的困惑。
■遭遇车祸,法院判赔50余万
49岁的张金凤因为这场变故变得愁眉不展,说着说着就掉下泪来。她向记者讲述了事情经过。
车祸发生在2007年9月23日凌晨,地点在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路口西侧。当时王花松和几个人一起去北京送冬枣,结果他们的白色小货车与李某(黑龙江省肇东人)驾驶的车号为鲁RW5912的小货车相撞。李某驾车逃逸。这辆小货车是李某姐夫马某(山东省单县人)的,后来李某投案自首。9月30日,北京警方作出事故认定,李某承担全部责任。
这场车祸给王花松造成严重伤害,经诊断为颈6椎体向前滑脱、颈6前纵韧带撕裂、颈6椎板骨折、颈3与颈6棘突骨折、颈7椎体骨折等,经法院鉴定,王花松的伤残程度为I级,属完全护理依赖。
2008年7月10日,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判决书中说,经审理查明,李某驾驶的小货车前部与中心护栏相撞后向前驶出,车前部又与王花松乘坐的小货车左前部相撞,造成两车损坏,包括王花松在内的4人受伤。李某驾车逃离现场后又弃车逃逸。李某与雇主马某对王花松产生的损失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因马某在保险公司为事故车辆投保了交强险,故保险公司应在保险限额内承担法律规定的赔偿责任,限额外的损失由李某、马某进行赔偿。最后判决保险公司赔偿王花松50435元,马某与李某连带赔偿王花松545630.62元。
判决生效后,保险公司很快履行了判决。但接下来,王花松一家却遭遇到了“执行黑洞”。
■瘫痪在床,小康人家陷困顿
一场横祸使得王花松瘫痪在床,生活完全要靠别人照顾,身上天天挂着导尿袋。在出事以前,王花松靠着一门木匠手艺让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现在他不仅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而且常年需要用药,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家里还有三个孩子,大的在上大学,小的上高二,万般无奈之下,张金凤作出了一个痛苦的决定:让二女儿辍学回家。
车祸毕竟出了,谁也无法改变这个现实。一家人最大的希望是那纸判决能够快些执行到位。但接下来他们的遭遇却令人唏嘘。
王花松的妻弟张宝德是王花松打这场官司的委托代理人,他参与了此案的全过程。张宝德说,判决下来后执行不了,2008年12月6日,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称该院于2008年9月1日依法委托山东省单县人民法院、黑龙江省肇东市人民法院执行,并于当年11月13日向上述两家法院分别发出催办函,但没有收到回复。王花松未能提供马某、李某在北京市的可执行财产或财产线索,该院进行调查核实亦找不到马某、李某在北京市的可供执行财产和财产线索。
■远赴山东,至今仍是分文未见
对于一个农民家庭来说,遇到这样的事,已经“蒙”了。张金凤说,他们连应该去找谁都不知道。黑龙江那边一直没有消息,倒是山东这边有了消息:该案执行已交郓城法院负责。这样,去年冬天,张宝德和张金凤踏上了去山东的路。
法官带着他们赶到了单县,找到了马某家,可家中只有马某的母亲在,说马某打工去了。这样,这次执行只能无功而返。更让这姐弟二人心凉的是,法官告诉他们,因为法院经济条件差,如果再来执行,需要他们掏“执行费”。张金凤听到这时当场就哭了:本来家里就等钱给王花松治病,而且为了这场车祸他们家已经负债累累,现在可到哪儿再去找钱?
瘫痪在床的王花松以及横遭打击的一家人,就这样拿着一纸写有50余万元赔款的判决书苦等执行。
■无奈发问,“法律到底有什么用?”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与王花松同时受伤的还有3个人。这3人有两人因为伤情较轻所以根本就没诉讼。另外一人在同样拿到一纸判决后一看执行无望,也在治好伤后放弃追讨了。这样的“放弃”说明了什么呢?张宝德说,这恰恰说明农民现在已经对法律不是那么信任了:只要自己没致残,只要自己还能接着去打工挣钱,谁也不会再做那些看不到希望的事了。
但王花松没有这样的“退路”。对于这个家庭而言,这纸判决能否执行关系重大。张宝德说,现在他只能寄希望于法律,虽然他也不知道最后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而张金凤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再发问:法律到底有什么用呢?这个被这场变故已经折磨得身心俱疲的农村妇女说,作为老百姓,当然得相信法律,当然得靠法律来保护自己。可现在光拿着这份判决书,家里炕上躺着的病人仍旧瘫痪无法自理,肇事者该拿的赔偿一分钱也没看见,既然这样,还打这场官司干什么呢?!
说着说着,她又问记者:“你说,法律到底有什么用呢?
上一篇 高一女生被9同学围殴拍裸照
下一篇 一个残疾人的漫漫举报路